[发明专利]PFT-μ在制备抗EB病毒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14525.6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3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平;汪欢;张雅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145 | 分类号: | A61K31/145;A61P35/00;A61P31/22;A61P29/00;A61P19/02 |
代理公司: | 42222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彭劲松 |
地址: | 43007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鼻咽癌 鼻咽癌细胞 生物医药领域 癌前病变 重要意义 发生率 可用 治疗 增殖 应用 致死 复制 迁移 发现 翻译 疾病 预防 | ||
本发明公开了PFT‑μ在制备抗EB病毒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本发明发现了PFT‑μ能够抑制Epstein‑Barr病毒EBNA1蛋白的翻译,以及抑制Epstein‑Barr病毒的复制,PFT‑μ能够用于制备抗Epstein‑Barr病毒的药物,以及能够用于制备由Epstein‑Barr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药物。本发明还发现PFT‑μ能够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抑制鼻咽癌细胞迁移,其可用于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鼻咽癌的药物。本发明对治疗鼻咽癌癌前病变、降低鼻咽癌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PFT-μ的用途,具体涉及PFT-μ在制备抗EB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是细胞增生、分化和凋亡异常引起的以细胞失控性生长和增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据有效数据统计,肿瘤是目前威胁全世界人类生命健康两大因素之一。其中,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起源于鼻咽粘膜上皮的一种头颈部恶性肿瘤,好发于两广地区(如广东、广西等)、福建及嘉陵江流域,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中国鼻咽癌分别占全球鼻咽癌发病和死亡的38.29%和40.14%,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2)。中国的鼻咽癌发病以青壮年人口为主,死亡以中老年人口为主,未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式,我国鼻咽癌发病水平有可能还会持续上升,同时鼻咽癌的死亡率也相对较高,预后较差,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中国重点防治的恶性肿瘤之一(3,4)。鼻咽癌患者存在基因组不稳定的特点,具有遗传脆弱性,易受到外界环境、理化性质、生物性等致癌因素的攻击发病,而其强烈的种族性和地域性差异更加提示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环境因素和饮食因素等(5-9)。
鼻咽癌作为一种低分化鳞癌对化疗和放疗均敏感,早期治疗多以放疗为主(10,11)。由于鼻咽的解剖部位深,解剖结构复杂,病理主要为非角化型未分化癌以及易出现颈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在初诊的患者中,中晚期(Ⅲ、Ⅳ期)鼻咽癌约占总病例的70%左右,这时原发灶浸润范围较大,且大多数已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鼻咽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50%左右,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这表明现有鼻咽癌的综合疗法效果仍不够理想(12-14)。因此近年来鼻咽癌治疗的关键在于积极预防,主要是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其发病率,缩短疾病筛查、发现、诊断及治疗时间,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多项鼻咽癌临床数据研究表明,目前对于鼻咽癌预防主要是通过三级开展。一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健康人群,通过多种宣传途径,倡导人们注意鼻咽癌的发病诱因,预防癌症的发生。二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已经癌变人群,要争取让有疑似症状的人们尽早就医,及早发现,并积极进行癌症的治疗。三级预防主要是针对经过鼻咽癌治疗的人群,要让他们时刻警戒,不能放松警惕,预防并发症及监测复发,避免并发症和转移。只有开展好这三级预防措施,积极预防,寻找有效预防的药物,筛选鼻咽癌易感高危人群以及探索鼻咽癌靶向性,促进系统化、综合化诊治发挥更大的优势,才能够达到提高鼻咽癌患者生存率,改善人们健康状态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45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