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式一体化初期雨水原位处理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13779.6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87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伟;徐嵩;田洪钰;陈雪威;高柳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李冉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一体化 初期 雨水 原位 处理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集成式一体化初期雨水原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区(1)、依次设置在所述集水区(1)外部的旋流沉降区(2)和多级过滤区(3);且所述集水区(1)、所述旋流沉降区(2)和所述多级过滤区(3)由高到低阶梯状依次设置;
所述旋流沉降区(2)的内壁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滞砂层(22);所述集水区(1)通过旋流管(23)与所述滞砂层(22)相连;所述旋流管(23)以类风扇扇叶的弧线型安装在集水区(1)和旋流沉降区(2),所述旋流管(23)与旋流沉降区(2)桶体相切并插入旋流沉降区(2),所述旋流管(23)倾斜设置;所述旋流沉降区(2)通过溢流孔(24)与所述多级过滤区(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一体化初期雨水原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区(1)顶部安装有雨水篦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式一体化初期雨水原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管(23)倾斜设置且相切接入所述滞砂层(22),其中,所述旋流管(23)的倾斜角度为25°~35°,所述滞砂层(22)的厚度为45~5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一体化初期雨水原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沉降区(2)顶部设置有第一检查盖(21),且所述旋流沉降区(2)的底部为漏斗形,其倾斜角度为40°~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式一体化初期雨水原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过滤区(3)顶部设置有第二检查盖(31);所述多级过滤区(3)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布水板(32)、陶粒层(33)、沸石层(34)、椰壳活性炭层(35)和石英砂层(36);且所述陶粒层(33)、所述沸石层(34)、所述椰壳活性炭层(35)和所述石英砂层(36)相邻两层之间均由承托板(37)隔开;所述多级过滤区(3)底部采用斜坡设计,且斜坡的倾斜角度为12°~18°,且所述多级过滤区(3)底部设置有出水管(3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式一体化初期雨水原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层(33)、所述沸石层(34)、所述椰壳活性炭层(35)和所述石英砂层(36)的厚度比例为3:3:4: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式一体化初期雨水原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层(33)的厚度为15cm,所选取的陶粒的粒径为15~20mm,堆积密度为0.3~0.5g/ml;
所述沸石层(34)的厚度为15cm,所选取的沸石的粒径为10~15mm,堆积密度为1.1~1.3g/ml;
所述椰壳活性炭层(35)的厚度为20cm,所选取的椰壳活性炭的粒径为6~8mm,堆积密度为0.45~0.55g/ml;
所述石英砂层(36)的厚度为20cm,所选取的石英的粒径为2~4mm,堆积密度为1.8~2g/ml。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式一体化初期雨水原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板(32)采用5~10mm厚的经过防腐处理的PVC板,且所述布水板(32)上设置有直径为5~10mm的布水孔(321)。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式一体化初期雨水原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37)采用5~10mm厚的经过防腐处理的PVC板,且所述承托板(37)上设置有直径为5~10mm的透水孔。
10.一种集成式一体化初期雨水原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雨水收集
初期雨水在重力作用下汇入集水区内,在汇集雨水时利用雨水篦子阻挡雨水中的悬浮物进入集水区;
步骤2:雨水旋流沉降
集水区内的雨水经过旋流管流入滞砂层,所述旋流管以类风扇扇叶的弧线型安装在集水区和旋流沉降区,所述旋流管与旋流沉降区桶体相切并插入旋流沉降区,所述旋流管倾斜设置;经过滞砂层除去雨水中携带的泥沙,并使得初期雨水进入旋流沉降区形成涡流形态,加大水流的离心作用,将初期雨水中的颗粒物沉淀;之后通过溢流口进入多级过滤区;
步骤3:雨水的多级过滤
经过旋流沉淀的初期雨水进入多级过滤区,并依次经布水器的布水,陶粒层、沸石层、椰壳活性炭层和石英砂层的过滤排入外界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377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