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五质体对称双工位水平间接激振的振动抛磨加工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113713.7 | 申请日: | 2018-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2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 发明(设计)人: | 杨胜强;王秀枝;李文辉;王燕青;李秀红;张乔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4B31/06 | 分类号: | B24B31/06;B24B31/12;B24B31/16;B24B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创益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6 | 代理人: | 付金豹 |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支承 激振 抛磨 质体 加工介质 加工装置 双工位 物料箱 竖直 对称 夹具 介质循环系统 循环再利用 对称布置 工件表面 筛分过滤 左右两侧 隔振器 下底面 刚体 器壁 地基 回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五质体对称双工位水平间接激振的振动抛磨加工装置及方法,包括五个质体,分别为:两个物料箱(8)、一个基础支承(11)和两个辅助刚体(3);基础支承(11)包括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两部分呈倒“T”型固定连接,基础支承(11)竖直部分的左右两侧呈对称布置,基础支承(11)的水平部分下底面通过隔振器(12)与地基连接。加工介质在物料箱、工件和夹具形成的“共同器壁”内按一定规律激振运动,实现对介质可到达工件表面的振动抛磨。加工介质通过介质循环系统进行回收筛分过滤后循环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零件表面光整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五质体对称双工位水平间接激振的振动抛磨加工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振动抛磨光整加工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出现以来,不断得到工业应用,在去毛刺和光整加工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卧式和立式振动抛磨光整加工设备均是直接激振,即加工容器直接与电机连接,工件相对器壁自由或工件相对器壁固定置于容器中进行加工。传统的振动抛磨光整加工设备能量转换损失大、能耗高,加工效率低,造成其运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五质体对称双工位水平间接激振的振动抛磨加工装置及方法。
一种五质体对称双工位水平间接激振的振动抛磨加工装置,包括五个质体,分别为:两个物料箱(8)、一个基础支承(11)和两个辅助刚体(3);基础支承(11)包括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两部分呈倒“T”型固定连接,基础支承(11)竖直部分的左右两侧呈对称布置,其中一侧设置为:物料箱(8)由第一主振弹簧(4)连接到辅助刚体(3)一侧面,辅助刚体(3)另一侧面由第二主振弹簧(2)连接到基础支承(11)的竖直部分,辅助刚体(3)的底面由垂直方向弱弹性水平导向结构(10)活动支承在基础支承(11)的水平部分上;基础支承(11)的另一侧的布置与上述结构对称;基础支承(11)的水平部分下底面通过隔振器(12)与地基连接。
所述的装置,两个所述辅助刚体(3)上分别安装一对速度相同、反向回转的激振电机(9),两对激振电机分别反向同步运转分别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激振力;使得所述两辅助刚体(3)同步水平反向振动。
所述的装置,所述两辅助刚体(3)同步水平反向振动双振幅为1~1.5mm,第一主振弹簧(4)可实现振动放大功能,使所述双物料箱(8)同步水平反向振动双振幅为4~6mm。
所述的装置,第一主振弹簧(4)和第二主振弹簧(2)均由多个左旋和右旋弹簧组成,组合后等效弹簧横向刚度足够悬挂料箱,其中左旋弹簧和右旋弹簧的数量相同,上下、左右分别对称布置。
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加工介质供料系统,加工介质供料系统包括料斗(1)和传送带(5)。
所述的装置,工件(7)为空间孔槽复杂零件,由专用夹具(6)固定于物料箱(8)中,加工介质从料斗(1)排出通过传送带(5)填充满物料箱(8)后,物料箱(8)水平振动,加工介质在物料箱(8)、工件(7)和夹具(6)形成的“共同器壁”内按一定规律运动,实现振动抛磨加工的目的。
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介质循环系统(13),其包括介质回收装置、筛分过滤装置和传输管道;双工位物料箱(8)底部开有特定尺寸、形状及位置的小孔,介质回收装置接收从物料箱8小孔排出的加工介质,经过筛分过滤装置筛分过滤为颗粒介质、液体介质和碎料磨屑,液体介质、颗粒介质通过传输管道返回料斗(1)中循环利用,碎料磨屑排出系统。
根据所述装置的振动抛磨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工件(7)由专用夹具(6)固定于所述位物料箱(8)中,关闭物料箱(8);
步骤二:启动加工介质供料系统,通过料斗(1)和传送带(5)开始给料,填满双工位物料箱(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37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