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均匀的超高频近场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13404.X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3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汤炜;孙铃武;余珍珍;杨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致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50;H01Q19/02;H01Q19/10;H01Q1/22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郭福利;魏思凡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近场天线 周期单元 法向 磁场 超高频 单向辐射 反射片 正方形四角 读取距离 辐射磁场 矩阵排列 宽度递减 平行设置 依次排列 矩形部 馈电部 同一列 反射 天线 标签 递增 发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均匀的超高频近场天线,包括依次排列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基片、第二基片和反射片;第一基片上设有近场天线,所述近场天线包括相互连接矩形部和馈电部,所述第一基片用于发射法向磁场;第二基片上设有按照矩阵排列的周期单元,每一周期单元包括分别从所述正方形四角引出的四条导线,同一列中,沿所述第一矩形到所述第二矩形的方向上,每一周期单元的导线宽度递减,导线间的间距递增;反射片,用于反射所述法向磁场,使所述法向磁场单向辐射。本发明提供的近场天线可单向辐射,信号强度高,同时通过周期单元的规格,使整个天线的辐射磁场均匀,避免对标签的读取距离不同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近场天线领域,尤其是一种分布均匀的超高频近场天线。
背景技术
近十多年来,近场天线的应用越来越多,例如现在通信中比较流行的近场通信(NFC),医学中的热疗和核共振成像,地下资源探测,材料性能测量及各种调制散射近场测量系统的散射探针等。近些年来由于单品级RFID应用的提出,可用于单品级RFID的UHF近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天线作为RFID系统的关键器件,直接影响RFID系统的性能,因此可用于UHF近场RFID系统的阅读器天线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UHF近场RFID系统中阅读器天线与标签的耦合机制可以分为磁场耦合和电场耦合。磁场耦合又称为电感耦合,主要感应能量都存储在磁场中。自然界中,具有较高介电常数的物体非常常见,但是具有较高磁导率的物体却非常少。当采用电场耦合时,系统读取性能很可能受到很大的影响,而磁场耦合系统却始终具有较好的性能,因而在研究近场天线是,绝大多数研究人员选择了基于磁场耦合的UHF近场RFID技术。
现有的近场天线的辐射方向大多都是双向辐射,然而天线在读取RFID标签时,往往只需要向标签所在的方向辐射即可。因此,双向辐射,既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同时对RFID标签的读取效果也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均匀的超高频近场天线,旨在克服现有近场天线不能单向辐射的现状。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分布均匀的超高频近场天线,包括依次排列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基片、第二基片和反射片;
第一基片上设有近场天线,所述近场天线包括相互连接矩形部和馈电部,所述矩形部包括第一矩形和第二矩形,所述第一矩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矩形,所述馈电部位于所述第二矩形远离所述第一矩形的一侧,所述第一基片用于发射法向磁场;
第二基片上设有按照矩阵排列的周期单元,所述周期单元形成N行*M列,每一行周期单元平行于所述第一矩形和所述第二矩形的连接线;每一周期单元为正方形,每一周期单元包括分别从所述正方形四角引出的四条导线,四条导线关于所述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结构;同一行内,每一周期单元的导线宽度及导线间的间距相等,同一列中,沿所述第一矩形到所述第二矩形的方向上,每一周期单元的导线宽度递减,导线间的间距递增;
反射片,用于反射所述法向磁场,使所述法向磁场单向辐射。
作为进一步改进,每一导线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每一第一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正方形的四个顶角;每一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正方形的一边设置,且在延伸方向上与相邻的第二连接部的间距为P1;每一第三连接部垂直于与其相连的第二连接部,且在延伸方向上与相邻的第三连接部的间距为P1;每一第四连接部垂直于与其相连的第三连接部,且在延伸方向上与相邻的第四连接部的间距为P1。
作为进一步改进,每一周期单元内,所述导线的宽度P2与P1的和均相等。
作为进一步改进,每一周期单元内P2与P1的和的取值范围为4mm-5mm。
作为进一步改进,沿所述第一矩形到所述第二矩形的方向上的第一行的周期单元中,P1的取值范围为1.9mm-2.1mm,P2的取值范围为2.15mm-2.3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致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致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34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