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钓鱼方法及钓鱼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12613.2 | 申请日: | 2018-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5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 发明(设计)人: | 耿直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奥克特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91/10 | 分类号: | A01K91/10;A01K91/04;A01K91/047;A01K87/00;A01K83/06;A01K83/00;A01K9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钓鱼器 诱鱼器 钓鱼 鱼饵 钓鱼效率 休闲运动 钓鱼线 悬挂线 鱼钩组 惊吓 浮子 网兜 鱼钩 生产 | ||
1.一种钓鱼方法,包含有鱼钩组或渔网兜、钓鱼线、诱鱼器、诱鱼器悬挂线及诱鱼器浮子;诱鱼器连接在诱鱼器悬挂线一端上,诱鱼器悬挂线的另一端与诱鱼器浮子相连接;钓鱼线的一端与鱼钩组或渔网兜相连接,其特征在于:下钓时,鱼钩组或渔网兜与诱鱼器设置在相邻的位置;起钓时,鱼钩组或渔网兜在钓鱼线的拉动下先独立运动一段行程,然后钓鱼线再带动诱鱼器悬挂线使得鱼钩与诱鱼器一起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方法,包含有钓鱼线导管或钓鱼线导环,钓鱼线导管或钓鱼线导环设置在诱鱼器悬挂线上,钓鱼线穿过钓鱼线导管或钓鱼线导环中,其特征在于:钓鱼线可以在钓鱼线导管或钓鱼线导环中来回运动。
3.一种能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任意一项所述的钓鱼方法的钓鱼器,包含有由多个鱼钩构成的鱼钩组、钓鱼线,鱼钩组与钓鱼线的一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有一个诱鱼器、一根诱鱼器悬挂线及一个诱鱼器浮子、多个钓鱼线导管或钓鱼线导环;诱鱼器连接在诱鱼器悬挂线的一端,诱鱼器浮子连接在诱鱼器悬挂线的另一端,钓鱼线导管或钓鱼线导环设置在诱鱼器悬挂线上,钓鱼线设置在钓鱼线导管或钓鱼线导环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鱼器,其特征在于:有一个带动器,所述的带动器为销形或多边形或球形或环形;带动器设置在钓鱼线上,并处于钓鱼线导管或钓鱼线导环之间。
5.另一种能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所述的钓鱼方法的钓鱼器,包含有多个鱼钩组、钓鱼线,其特征在于:有一个诱鱼器、一根诱鱼器悬挂线、一个诱鱼器浮子、多个钓鱼线导环、一个框架中轴、一个固定框架、一个旋转框架、一个框架展开坠子、两根框架展开拉线及两根框架闭合拉线;诱鱼器安装在框架中轴上,框架中轴的一端连接在诱鱼器悬挂线的一端,诱鱼器浮子连接在诱鱼器悬挂线的另一端,固定框架及旋转框架安装在框架中轴上,固定框架及旋转框架可以绕中轴旋转;鱼钩组中的各个鱼钩间隔分布安装在固定框架及旋转框架上;各个钓鱼线导环分别安装在固定框架上;两根框架闭合拉线的一端与钓鱼线相连接,两根框架闭合拉线的另一端分别穿过设置在固定框架上处于上部位置的不同的钓鱼线导环后与旋转框架上部位置的不同点相连接;两根框架展开拉线的一端与框架展开坠子相连接,两根框架展开拉线的另一端分别穿过设置在固定框架上处于下部位置的不同的钓鱼线导环后与旋转框架下部位置的不同点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钓鱼器,其特征在于:在诱鱼器悬挂线或诱鱼器浮子上设置有钓鱼线导环,钓鱼线穿过钓鱼线导环;有一个带动器,所述的带动器为销形或多边形或球形或环形;带动器设置在钓鱼线上。
7.另一种能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所述的钓鱼方法的钓鱼器,包含有多个鱼钩组、钓鱼线,其特征在于:有一个诱鱼器、一根诱鱼器悬挂线、一个诱鱼器浮子、多个钓鱼线导环、一个框架中轴、一个固定框架、一个旋转框架、两根框架展开拉线及一个框架展开卷簧;诱鱼器安装在框架中轴上,框架中轴的一端连接在诱鱼器悬挂线的一端,诱鱼器浮子连接在诱鱼器悬挂线的另一端,固定框架及旋转框架的中部安装在框架中轴上,固定框架及旋转框架可以绕中轴旋转;鱼钩组中的各个鱼钩间隔分布安装在框架上;各个钓鱼线导环分别安装在固定框架上;两根框架闭合拉线的一端与钓鱼线相连接,两根框架闭合拉线的另一端分别穿过设置在固定框架上处于上部位置的不同的钓鱼线导环后与旋转框架上部位置的不同点相连接;框架展开卷簧安装在固定框架与旋转框架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钓鱼器,其特征在于:在诱鱼器悬挂线或诱鱼器浮子上设置有钓鱼线导环,钓鱼线穿过钓鱼线导环;有一个带动器,所述的带动器为销形或多边形或球形或环形;带动器设置在钓鱼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奥克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奥克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261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