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跟腱病的穴位注射用药物注射剂及其制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11645.0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9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峰;张晓丹;孙先越;李凌雁;刘德庆;张颖;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立峰 |
主分类号: | A61K36/185 | 分类号: | A61K36/185;A61K9/08;A61P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163312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肿节风 注射液 跟腱 药物注射剂 穴位注射 制法 制备 治疗 促进作用 活性药物 中药领域 提取液 可用 修复 检测 恶化 | ||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肿节风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发明名称为一种用于治疗跟腱病的穴位注射用药物注射剂及其制法,本发明的肿节风注射液是由活性药物肿节风提取液制成。本发明提供了该肿节风注射液的制备方法,还提供了该注射液的检测方法。该肿节风注射液可用于治疗跟腱病,可以改善跟腱组织的进一步恶化,并对跟腱修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肿节风注射液及其制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跟腱病的穴位注射用药物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跟腱病属于外科中较为常见疾病之一,无论是普通人,还是运动员都有可能因运动、行走、站立时间过长而引发,尤其是运动员,发生几率更高。在西医学上,认为单纯跟腱炎与跟腱胶原组织变形合并则成为跟腱病,但其实不然,急性跟腱炎若未能及时进行救治,则会转换成急性跟腱断裂,这样,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则产生严重影响。在中医学上,对于跟腱病的研究已经具有较长时间,可归于“痹症”、“跟痛症”等范畴。现阶段的研究成果认为,跟腱的生理接受组成主要是由腱周脂肪性间隙组织以分隔肌腱并被腱鞘所完全包绕。跟腱炎在发病的早期阶段出现的疼痛感,主要是由于腱周组织受到一定的损伤之后产生炎症反应。正常情况下成人的跟腱长度在15cm左右,由小腿三头肌腱融合部位开始直到跟骨结节后面中点的位置。跟腱的生理结构由上而下,逐渐变厚并变窄,从跟骨结节上4cm左右的位置向下,又开始逐步的变宽,直达跟骨的附着点位置。邻近肌肉部分和附着点部分的血液供应状态较为理想,跟腱附着点以上5cm左右的位置,血供较差。各种反复出现的应力均会导致跟腱炎的发生,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在活动的时候疼痛程度会进一步的加重,对跟腱进行按压能够产生一定的压痛感。
一、病因病机
疼痛加重、按压跟腱均是跟腱病发生的主要临床症状,而跟腱的引发,普遍认为是因腱周脂肪性间隙组织、分隔肌腱、以及剑鞘所包绕。而腱周组织的损伤致使产生炎症变化是跟腱炎早期疼痛的主要原因。小腿三头肌腱月跟骨结节后面的中点融合成人跟腱,长度约为15cm。由上而下逐渐将跟腱变厚、变窄,在跟骨结节上4cm处往下,而后又将跟腱逐步变宽,直至骨附着点。跟腱的血液提供位置较好的部位在邻近的肌肉部位、附着点部位上,但是,在血液供应反应在跟腱附着点以上2至6cm处较差。此外,无论是普通人还是运动员行走、站立、运动的时间较长,均会导致跟腱病产生,尤其是运动员。
二、手术治疗
在治疗跟腱病患者上,首先采取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无任何效果时,而且患有6个月以上的病程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将跟骨后方的骨撞击减小,首先,将腱围组织、发炎的滑囊、变形的跟腱部分进行切除。以往所采用的手术主要是通过跟腱背侧入路作为切口的,但是,由于术后并发症高,因此在治疗效果上并不显著。而利用关节镜下进行治疗跟腱病,主要是从跟腱侧口进行探入,具有手术时间短、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等优点。
三、中药治疗
1、外治疗法
自制敷贴:有研究学者通过中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原则进行药方自制:生南星10g、生川乌10g、生草乌10g,生半夏5g、红花5g,将以上中药进行焙干后,均匀混合然后碾碎,磨制成散剂。采用鸡蛋清统一配制好的止痛散调匀,而后在一般的麝香止痛膏药内涂抹,进行烤化,在患处中敷贴并固定,卧床休息。药物的更换为每天1次,共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为7天。
中药熏蒸结合物理疗法:进行自制中药制剂液,采用的中药有:红花、防风、丹参、伸筋草、川芎、乳香、威灵仙、没药等,将其制成剂液后在足跟及周围涂擦,局部以熏蒸治疗仪于足跟底进行治疗,并且,与中频电对足跟内外侧对置相结合进行治疗。
2、推拿疗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立峰,未经张立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16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灵芝三萜复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 下一篇:柳叶蜡梅提取物增强免疫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