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媒体数据丢包率的计算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11639.5 | 申请日: | 2018-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0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 发明(设计)人: | 祝振东;刘强;曾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彭程程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丢包率 流媒体数据 字节数 计算方法及系统 数据处理模块 检测模块 网络数据包 计算模块 计算数据 数据传输 客户端 流媒体 数据包 解析 包头 携带 检测 | ||
一种流媒体数据丢包率的计算方法及系统,涉及流媒体领域,包括检测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计算模块,检测模块检测客户端收到的网络数据包中是否含有PCR码,数据处理模块对含有PCR码的数据包进行解析,从而获得PCR码的相关数据,通过[丢失的字节数/(实际收到的字节数+丢失的字节数)]×100%计算,结果即为丢包率。本发明根据获取到的PCR码的相关数据,可以在IPTV系统中,流媒体数据中没有携带RTP包头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下,计算数据的丢包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媒体领域,具体来讲涉及一种流媒体数据丢包率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传输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作为成衡量网络传输性能指标的丢包率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尤其是在互联网多媒体的应用方面,丢包率关系到了音视频播放,更是被当作衡量播放性能的重要指标。
在多媒体应用中,都是把媒体流进行TS(Transport Stream,传输流)包封装,然后使用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包协议)或者RTP(Real-time Transprot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进行封装之后再发送出去。由于UDP和RTP都不是可靠传输模式,网络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数据包丢失等情况。所谓的丢包率(Loss Tolerance或Packet Loss Rate)就是指所丢失数据包数量占所发送数据组的比率。计算方法是:“[丢失的数据包数量/(收到的数据包数量+丢失的数据包数量)]×100%”。丢包率与数据包长度以及包发送频率相关,正常传输时网络丢包率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在IPTV(Interactive Personality TV,交互式网络电视)系统中,如果流媒体数据采用带有RTP包头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则终端可以通过获取RTP包头部中一个序列号字段,进行统计丢失的网络数据包和收到的网络数据包,通过丢失的网络数据包和收到的网络数据包来计算网络中数据的丢包率,进而判断IPTV的网络状况。
但是在IPTV系统中,如果流媒体数据中没有携带RTP包头进行数据传输,则此方法不可用。因此针对流媒体数据中没有携带RTP包头的情况,无法计算出网络中数据的丢包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媒体数据丢包率的计算方法及系统,可以在IPTV系统中,流媒体数据中没有携带RTP包头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下,计算数据的丢包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一种流媒体数据丢包率的计算方法,包括:客户端通过当前收到的PCR码、前一次收到的PCR码和第一次收到的PCR码三者的时间和字节数,计算出当前丢失的字节数;通过[丢失的字节数/(实际收到的字节数+丢失的字节数)]×100%计算,结果即为丢包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客户端对网络的数据包解析,记录第一个PCR码的时间值和解析到该PCR码的当前系统时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当客户端解析当前收到的PCR码时,根据该PCR码的时间值,计算与前一次收到PCR码的时间值的时间差T1,以及时间差T1内实际收到的字节数L1,通过所述字节数L1除以所述时间差T1,计算出当前实时码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客户端解析当前收到的PCR码,根据收到该PCR码的当前系统时间,计算该PCR码与所述第一次收到的PCR码的系统时间差T2,以及系统时间差T2内收到的字节数L2,L2即时间差T2内累计收到数据包的字节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所述当前收到的PCR码与第一次收到的PCR码的系统时间差T2乘以当前实时码率,得到当前理论上收到的字节数,再减去系统时间差T2内实际收到的字节数,得到所述时间差T2内丢失的字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16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