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机纳米混凝反应加强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10193.4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7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于鹏飞;李希;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任凯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反应 无机纳米 加强剂 表面修饰改性 纳米颗粒 十二烷基硫醇 纳米复合物 絮凝效果 壳结构 污水处理制剂 硫酸铝铁 混凝剂 正丙醇 助凝剂 自组装 | ||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机纳米混凝反应加强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机纳米混凝反应加强剂,包括负载药剂和纳米颗粒,所述负载药剂为硫酸铝铁、正癸醇和正丙醇;所述纳米颗粒包括纳米复合物、核‑壳结构和表面修饰改性物,所述纳米复合物为C18PMH/PEG,所述核‑壳结构为Ag‑Cu‑In‑S/Ag2S,所述表面修饰改性物为十二烷基硫醇,十二烷基硫醇对C18PMH/PEG进行表面修饰改性然后与Ag‑Cu‑In‑S/Ag2S自组装成为一体;所述负载药剂集成于所述纳米颗粒中。本发明提供的无机纳米混凝反应加强剂,在提高絮凝效果的同时,显著降低混凝剂和助凝剂的用量,具有絮凝效果好、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机纳米混凝反应加强剂。
背景技术
混凝是废水常用化学处理法之一,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其中的胶粒物质发生凝聚和絮凝而分离出来,以净化废水的方法。混凝系凝聚作用与絮凝作用的合称。前者系因投加电解质,使胶粒电动电势降低或消除,以致胶体颗粒失去稳定性,脱稳胶粒相互聚结而产生;后者系由高分子物质吸附搭桥,使胶体颗粒相互聚结而产生。混凝剂可归纳为两类;①无机盐类,有铝盐(硫酸铝、硫酸铝钾、铝酸钾等)、铁盐(三氯化铁、硫酸亚铁、硫酸铁等)和碳酸镁等;②高分子物质,有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
当单独使用混凝剂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时,需要投加某种辅助药剂以提高混凝效果,这种药剂称为助凝剂。助凝剂是用于调节或改善混凝条件,促进凝聚作用所添加的药剂或为改善絮凝体结构的高分子物质。前者如硫酸、磷酸、石灰、氯气等(可调整pH值);后者如聚丙烯酰胺、活化硅酸(或称活性硅土)、骨胶、海藻酸钠以及各种聚合电解质,可使其与混凝剂结合生成较大、较坚固、密实絮体。助凝剂的密度和重量促使沉淀加速;在微凝絮间起粘结架桥作用,使凝絮粗大而有广阔表面,充分发挥吸附卷带作用以提高澄清效果。在废水的混凝处理中,单独使用混凝剂不能取得良好效果时,常使用助凝剂已达到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机纳米混凝反应加强剂,在提高絮凝效果的同时,显著降低混凝剂和助凝剂的用量,具有絮凝效果好、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机纳米混凝反应加强剂,包括负载药剂和纳米颗粒,所述负载药剂为硫酸铝铁、正癸醇和正丙醇;所述纳米颗粒包括纳米复合物、核-壳结构和表面修饰改性物,所述纳米复合物为C18PMH/PEG,所述核-壳结构为Ag-Cu-In-S/Ag2S,所述表面修饰改性物为十二烷基硫醇,十二烷基硫醇对C18PMH/PEG进行表面修饰改性然后与Ag-Cu-In-S/Ag2S自组装成为一体;所述负载药剂集成于所述纳米颗粒中。
所述的无机纳米混凝反应加强剂,其中硫酸铝铁、正癸醇和正丙醇按一定比例混配,配合混凝剂一起使用;所述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PAC)、脱色絮凝剂、FN-A絮凝剂或CCMS-5絮凝剂。
所述的无机纳米混凝反应加强剂,其优选方案为,当以PAC为混凝剂时,硫酸铝铁、正癸醇、正丙醇的质量配比为40%:35%:25%;根据进水SS不同,减少PAC投加量:当原水SS≥300时,PAC按传统计算量60%投加,无机纳米混凝反应加强剂按PAC质量的5—11%投加;当原水SS<300时,PAC按传统计算量40%投加,无机纳米混凝反应加强剂按PAC质量的9—15%投加。
所述的无机纳米混凝反应加强剂,其优选方案为,当脱色絮凝剂为混凝剂时,硫酸铝铁、正癸醇、正丙醇的质量配比为75%:15%:10%;根据进水色度不同,减少脱色絮凝剂投加量:当原水色度≥150NTU时,脱色絮凝剂按传统计算量50%投加,无机纳米混凝反应加强剂按脱色絮凝剂质量的7—13%投加;当原水色度<150NTU时,脱色絮凝剂按传统计算量30%投加,无机纳米混凝反应加强剂按PAC质量的10—15%投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01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无序搅拌技术的污水处理絮凝装置
- 下一篇:粉煤灰制备净水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