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产酸/碱催化硫醇-烯/硅氧烷原位杂化光反应体系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9835.9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7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何勇;邱桂仙;聂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75/045 | 分类号: | C08G75/045;C08K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反应 硅氧烷 产酸 巯基 双键化合物 巯基化合物 碱催化 交联 硫醇 双键 杂化 硅氧烷官能团 硅氧烷化合物 水解缩合反应 紫外灯照射 超声溶解 聚合反应 配比混合 水解缩合 体积收缩 网状结构 无机杂化 延迟凝胶 聚合物 玻璃化 多官能 光敏剂 链转移 溶剂 减小 无氧 阻聚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光产酸/光产碱催化的硫醇‑烯/硅氧烷的原位杂化光反应体系。具体是将巯基化合物,带有巯基的多官能硅氧烷化合物,双键化合物,光产酸/碱以及其它光敏剂,溶剂按一定配比混合并超声溶解,然后在一定湿度的空气中,在紫外灯照射下发生巯基‑双键聚合反应和硅氧烷的水解缩合反应,即可用一步法制出均匀的有机/无机杂化网状结构。此种光反应体系,双键与巯基之间的链转移反应使得聚合物体积收缩减小;无氧阻聚;延迟凝胶化;根据调节不同的巯基化合物比例和双键化合物种类可以控制交联的程度和反应速度;硅氧烷官能团间的水解缩合过程可以提高反应体系的玻璃化温度,改善交联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光产酸/光产碱催化的硫醇-烯/硅氧烷的原位杂化光反应体系。具体是将巯基化合物,带有巯基的多官能硅氧烷化合物,双键化合物,光产酸/碱以及其它光敏剂,溶剂混合并超声溶解,然后在一定湿度的空气中,在紫外灯照射下发生巯基-双键聚合反应和硅氧烷的水解缩合反应,即可用一步法制出均匀的有机/无机杂化网状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正处于国民经济讯速发展的时期,随之而来的环境保护的压力也急剧增大,减少涂料、油墨、黏合剂中挥发性有机溶剂的使用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而紫外固化技术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措施之一相比热聚合,光聚合具有两个主要的优点:1.聚合速度快,2.可以在温和的聚合条件如室温下发生聚合反应。即聚合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可控性强,因此光聚合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硫醇/烯烃单体紫外光聚合反应属于光聚合反应的一种,是指含有两个以上巯基的硫醇化合物与含有碳碳双键的烯烃单体之间的自由基逐步加成聚合反应。硫醇-烯光聚合反应中,链增长和链转移处于竞争状态,使该聚合物有较大的聚合收缩率,但是巯基与双键之间的链转移反应降低了聚合体积的收缩。而且在巯基烯光体系之中,氧气的阻聚作用并不明显,这便消除了氧阻聚作用。另外硫醇-烯类单体的光反应因为分子链是逐步增长的,这样年度不会短时间内增加很多,延迟了凝胶现象的发生,所以增加了体系内单体的转化率。而使用光产酸/碱作为光引发剂,可以使用紫外光照来控制酸和碱的释放,从而达到灵活控制反应的目的。
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整合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的优点,近年来广受广大科研工作者关注。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复合材料,其至少有一相在一个维度是处于纳米量级的,且该纳米相与其他相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相连接,从而产生新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特性,因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与传统的复合材料在结构与性能上有明显不同,被认为是“21 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之一,在生物医用、环境保护、催化剂、光电材料和传感器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许多人利用硅氧烷水解缩合过程形成有机无机原位杂化的均匀网状结构的方法来提高反应体系的玻璃化温度,改善其交联密度,最终达到改善反应体系机械性能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更加快捷高效地制备一系列由光产酸/光产碱催化硫醇-烯/硅氧烷的原位杂化材料。该光反应体系有体积收缩小,无氧阻聚,延迟凝胶,易于控制等优点。聚合物的交联密度和性能可以由官能度,硫醇链的长度等进行调控,因此,聚合物的性能具有很好的可调控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基于一种光产酸/碱催化硫醇-烯/硅氧烷的原位杂化的光反应体系,具体是将巯基化合物,带有巯基的多官能硅氧烷化合物,双键化合物,光产酸/碱以及其它光敏剂,溶剂混合并超声溶解,然后在一定湿度的空气中,在紫外灯照射下发生巯基-双键聚合反应和硅氧烷的水解缩合反应,即可用一步法制出均匀的有机/无机杂化网状结构。
其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1)在光产酸/碱和光敏剂质量比为1:1-3:1的情况下,加入15-30mg的光产酸/碱和5-10mg的光敏剂,并且注入0-0.5ml溶剂。
2)将上述混合体系在常温下超声5-10min,使其完全溶解形成均匀透明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98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