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模拟酶信号放大的多鸡细胞因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09570.2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3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占军;钟艺红;胡锐宣;吴昕玥;刘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35 | 分类号: | G01N33/535;G01N33/558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模 信号 放大 细胞因子 化学 发光 免疫 分析 方法 | ||
双模拟酶信号放大的多鸡细胞因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涉及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分析、多组分免疫分析及禽类细胞因子检测等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将DNAzyme修饰在羧基功能化的CuSNPs,实现了化学发光信号的增强,提高了免疫分析的灵敏度。本发明的基于CuSNPs@DNAzyme双模拟酶信号放大策略的化学发光免疫阵列传感器,实现了高通量,高灵敏,宽线性范围,原位并同时检测多种鸡细胞因子。该新颖的化学发光免疫阵列传感器能弥补传统的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缺点,为多组分免疫分析的发展和禽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分析、多组分免疫分析及禽类细胞因子检测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基于CuSNPs@DNAzyme双模拟酶信号放大的多组分鸡细胞因子化学发光免疫阵列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将化学发光分析和免疫反应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免疫分析技术,这种方法兼有发光分析的高灵敏度和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用化学发光的试剂标记抗原或抗体,标记后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物经过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和理化步骤,最后以发光强度形式测定待测物的含量。空间分辨模式是当前多组分免疫分析模式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分析模式。基于阵列法的空间分辨模式具有高分析通量和多检测对象,分析速度快,样品消耗少等优点,满足临床应用的实际需求。从理论上讲,只要集成化程度高,就可以在基质上构建大量阵列,以达到同时检测大量样品的目的,是多组分免疫分析的主流趋势。因此可发展一种基于阵列法的空间分辨模式用于快速检测多组分禽畜类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免疫活性细胞或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参与病理反应的小分子可溶性蛋白质的统称。在体内广泛参与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组织修复、刺激造血系统、刺激细胞的增生与凋亡等重要生理活动,并在抵御外来病原体侵袭及维持有机体体内环境平衡中均起重要作用。已发现干扰素(IFN-α、IFN-β、IFN-γ)、白细胞介素(IL-1、IL-2、IL-3等)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等在其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研究表明,通过检测多种家禽细胞因子的水平,可以很好地阐明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状况及其与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临床评价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大量具有特殊氧化还原催化性能的纳米材料收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并被作为天然酶的替代物应用于催化化学发光体系中。其中硫化铜纳米材料具有易于合成,较大的比表面积,易功能化,具有似过氧化物酶活性且催化性能好。基于G-四链体和氯化血红素(hemin)结合形成DNAzyme,不仅具有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且稳定性高,且DNA链的碱基与hemin间的沟槽作用,更是大大增强了hemin过氧化物模拟酶催化活性。与单独的hemin相比,DNAzyme的催化活性提高了大约250倍。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超灵敏、高通量检测多组分鸡细胞因子,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CuSNPs@DNAzyme双模拟酶信号放大的多组分鸡细胞因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通过将含多个G-四链体序列的信号DNA修饰在羧化CuSNPs上,与氯化血红素(hemin)反应形成CuSNPs/hemin-G-四链体DNA酶后,再固定多种鸡细胞因子二级抗体(Ab2),制得多种CuSNPs@DNAzyme-Ab2双模拟酶信号放大探针,将所述探针用于多组分鸡细胞因子的化学发光成像免疫分析检测。
本发明通过将DNAzyme修饰在羧基功能化的CuSNPs,实现了化学发光信号的增强,提高了免疫分析的灵敏度。本发明的基于CuSNPs@DNAzyme双模拟酶信号放大策略的化学发光免疫阵列传感器,实现了高通量,高灵敏,宽线性范围,原位并同时检测多种鸡细胞因子。该新颖的化学发光免疫阵列传感器能弥补传统的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缺点,为多组分免疫分析的发展和禽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本发明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95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