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酸镁水泥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7470.6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9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钱觉时;余金城;唐江昱;秦继辉;岳燕飞;范英儒;尤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12/02 | 分类号: | C04B12/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酸镁水泥 煅烧白云石 氧化镁混合物 制备 白云石 磷酸二氢盐 氧化镁原料 传统磷酸 组分混合 煅烧产物 缓凝剂 镁水泥 质量份 粉磨 煅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镁水泥,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氧化镁混合物45~75份,磷酸二氢盐15~50份,缓凝剂2~10份;其中,所述氧化镁混合物包括煅烧白云石粉,所述煅烧白云石粉的制备方法为:将粉碎的白云石与含硅组分混合均匀后于1100~1800℃煅烧,再将煅烧产物粉磨后,即得到所述的煅烧白云石粉。本发明制备的磷酸镁水泥和传统磷酸镁水泥相比,性能相近且颜色较白,同时扩大了磷酸镁水泥中氧化镁原料选择的范围,显著降低磷酸镁水泥的成本,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磷酸镁水泥。
背景技术
磷酸镁水泥具有早强快硬、粘结强度高及体积稳定性好等优异性能,已在混凝土结构快速修补与加固等领域得到良好应用,同时在生物假体、危险废物的固化处理等方面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磷酸镁水泥是由重烧氧化镁、磷酸盐及缓凝剂等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其中,重烧氧化镁在磷酸镁水泥中的占比可达50-80%,它主要是由菱镁矿经1600℃以上高温煅烧后磨细而得,其品质对磷酸镁水泥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已探明的菱镁矿矿区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等地,来源和储量有限,因此煅烧后得到的氧化镁价格偏高,不利于磷酸镁水泥的应用和推广。除菱镁矿矿外,白云石[CaMg(CO3)2]是自然界中另一种储量更为丰富的镁矿资源。我国各地已勘明的矿区多达208处,保有储量为82.2亿吨,各矿床多已开发利用。在全国范围内白云石的分布比菱镁矿更广,储量更为丰富。若将白云石中的氧化镁应用于磷酸镁水泥的制备,可显著扩大磷酸镁水泥原材料中氧化镁原材料的选择范围。
虽然白云石含有较多MgO,却不能通过直接煅烧后应用于磷酸镁水泥的制备。当白云石经低温煅烧后,煅烧产物为MgO和CaCO3混合物,该混合物中MgO的活性非常高,无法利用其配制出凝结时间可控的磷酸镁水泥。而白云石高温煅烧后产物通常为MgO和CaO混合物,且混合物中CaO含量比较高,由于CaO的活性很高,会迅速与磷酸盐反应生成无定型的磷酸钙,同样使得磷酸镁水泥的凝结时间难以控制,当采用MgO含量高的白云石煅烧后粉体配制的磷酸镁水泥也有一定的强度,但残余的游离CaO极易导致磷酸镁水泥制品后期膨胀粉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磷酸镁水泥,以煅烧白云石作为磷酸镁水泥的主要原料,显著降低磷酸镁水泥的成本和扩大磷酸镁水泥中原材料的选择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磷酸镁水泥,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氧化镁混合物45~75份,磷酸二氢盐15~50份,缓凝剂0~10份;
其中,所述氧化镁混合物包括煅烧白云石粉,所述煅烧白云石粉的制备方法为:将粉碎的白云石与含硅组分混合均匀后于1100~1800℃煅烧,再将煅烧产物粉磨后,即得到所述的煅烧白云石粉。
本发明通过外掺适量的含硅组分,与白云石混合后在1100~1800℃直接煅烧,由于含硅组分可以和煅烧产物中的CaO结合形成C2S、钙镁黄长石和透辉石等矿物,消除了白云石中的游离CaO,从而有效避免了白云石高温煅烧产物中,因游离的CaO活性高而不适于直接制备磷酸镁水泥的问题。为了控制凝结时间,使用的缓凝剂可优选为3~10份,为便于煅烧,可将白云石粉碎至1mm以下。
作为优选,所述含硅组分的SiO2含量在50%以上。
作为优选,所述含硅组分为硅石粉、硅灰、硅藻土和黏土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含硅组分与白云石的质量比为0.5:1~4:1。此比例和白云石中钙含量有关,钙含量越高,掺加的含硅组分的比例则越高。否则,煅烧产物中可能会含有大量游离CaO,或煅烧产物中MgO含量偏低,而不适于制备磷酸镁水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74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