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有机碳源的颗粒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7314.X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8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贵桐;马泽梦;赵小蓉;林启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8 | 分类号: | C05G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碳源 有机碳 颗粒有机肥 腐熟有机肥 水溶性碳水化合物 有机肥底肥 有机肥施用 半纤维素 人工成本 生产效率 生长时期 一次施用 原料混合 纤维素 含氮量 氮素 造粒 制备 肥料 释放 调控 转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有机碳源的颗粒有机肥,所述颗粒有机肥由包括腐熟有机肥和有机碳源的原料混合造粒制得,所述腐熟有机肥的含氮量与所述有机碳源中的易利用有机碳和中等可利用有机碳的比例为0.1‑7:0.4‑2.5:2.1‑7.2,所述易利用有机碳为所述有机碳源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中的有机碳,所述中等可利用有机碳为所述有机碳源中纤维素与半纤维素数量之和的50%‑70%。本发明的颗粒有机肥可以准确地调控其中氮素的转化释放过程,满足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对氮的需求;提高有机肥施用的生产效率,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实现一次施用有机肥底肥,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的需求,降低肥料及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肥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含有有机碳源的颗粒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肥是以有机物为载体为植物提供养分、增强土壤肥力的一种肥料。截止目前,世界上的有机肥品种极其众多,性质各异。从氮素释放角度出发,有机肥可分为三大类:早期快速释放型(如豆饼类、鸡粪类肥料)、后期有效释放型(如腐熟猪粪肥)和速率低缓稳定型(如腐熟牛粪肥)。
植物对氮的需求就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氮,用于满足植物生长和同化合成新组织所需求的氮量。氮需求量主要受植株地上部生物量的调节,因此一般在植物生长初期需氮量较少,中后期需氮量较大。目前,单一类型的有机肥氮素释放不能满足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现有技术一般是将各种不同释放型的肥料相互掺混进行施用或是在植物生长中后期加施肥料。但是将各种不同释放型的肥料相互掺混进行施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氮素释放的时间进程,改变效果较小,且不稳定。而在植物生长中后期加施肥料既增加成本又对环境有影响。
因此,亟待研发一种能有效调控氮素转化进程的有机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有机碳源的颗粒有机肥,由包括腐熟有机肥和有机碳源的原料混合造粒制得,使适宜比例的不同生化组分建立紧密的物理接触,相互影响来调控氮素的转化过程,进而实现颗粒有机肥氮素供应的调控,最终更好地满足植物生长不同阶段对氮的需求。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颗粒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含有有机碳源的颗粒有机肥,由包括腐熟有机肥和有机碳源的原料混合造粒制得,所述腐熟有机肥的含氮量与所述有机碳源中的易利用有机碳和中等可利用有机碳的比例为0.1-7:0.4-2.5:2.1-7.2,所述易利用有机碳为所述有机碳源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中的有机碳,所述中等可利用有机碳为所述有机碳源中纤维素与半纤维素数量之和的50%-70%。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一定配比的有机碳源与腐熟有机肥混合造粒,使有机物料中比例适宜的各生化组分充分接触,利用不同生化组分降解速率的差异,为氮素的异养微生物固持矿化周转提供差异性能量供应,进而改变颗粒有机肥整体的供氮速率,实现对有机肥供氮进程的调控。
优选地,以质量份计,所述颗粒有机肥包括100份含水量为30%的腐熟有机肥、2-12份A类有机碳源和4-10份B类有机碳源,所述A类有机碳源包含10%-15%的所述易利用有机碳和30%-40%的所述中等可利用有机碳,所述B类有机碳源包含3%-5%的所述易利用有机碳和20%-30%的所述中等可利用有机碳。
上述技术方案中,易利用有机碳比例为原料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有机碳含量与原料干重的百分比,即在100℃下,原料(干重)与蒸馏水质量比为1/3、煮沸30分钟得到的水溶性有机碳占原料干重的百分比;中等可利用有机碳比例为原料中纤维素与半纤维素数量之和的70%(A类)或50%(B类)与原料干重的百分比。
优选地,所述A类有机碳源为青储玉米秸秆、青储高粱秸秆、青储甜高粱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B类有机碳源为成熟玉米秸秆、成熟高粱秸秆、成熟甜高粱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73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