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智能道路车辆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5917.6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1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霖;李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彦霖;李振 |
主分类号: | G08G1/017 | 分类号: | G08G1/017;H04N7/18;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黄晓军 |
地址: | 271109 山东省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理终端 车辆管理系统 移动终端 智能道路 新能源 持续供电系统 数据传递系统 虚拟网络管理 中央管理系统 被监控目标 管理计算机 摄像头 传输数据 发送指令 分配数据 管理权限 节能环保 数据汇总 违规车辆 无线连接 线路铺设 信号接收 行驶车辆 云服务器 智能分析 扁平化 大容量 管理层 无线化 智能化 云端 抓拍 服务 太阳能 权限 智能 监控 安置 资金 开发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智能道路车辆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央管理系统(所有数据汇总中心)、智能云服务器(新开发云端虚拟网络管理系统)和服务及管理终端,服务及管理终端包括超常规大容量太阳能持续供电系统、专用行驶车辆号牌抓拍摄像头、信号接收管理计算机、现场管理者移动终端、违规车辆所有者移动终端,服务及管理终端安置在被监控目标区域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处,各系统之间4G(5G)无线连接,并智能分析传输数据及发送指令。本发明既节能环保、又节省了大量线路铺设资金;同时中央管理层可以直接监控到末端,根据管理权限分配数据权限,使数据传递系统智能化、扁平化、无线化、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车辆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持续供电4G(5G)无线传输云端连接的新能源智能道路车辆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对于车辆交通信息、交通违章、车流量监控以及安全监控等逐渐向智能化发展,通过电子监控摄像头可以有效监控车辆及交通相关信息。但是,现有监控、抓拍系统依赖于违法信息靠工作人员梳理并发送,供电系统依赖于市电供应,通讯系统依赖于光纤或线缆传输,人员管理、铺设线路需花费巨额资金,在远距离及偏远地区现今都无法实现对交通状况和车辆信息的实时监控管理。
现有车辆信息获取及实时抓拍摄像头组依赖市电供电,信号需要通过线缆及光纤传输,且信号需在同一局域网中传输,传输距离与范围受到限制。
公路特别是高速路、旅游区、河流湖泊等面积较大、距离较偏远的情况下,往往要花费巨额资金铺设线路与管道,特别是高速路段就需要花费数千万资金铺设线路,还需成立管理与服务小组,配备工作人员,而有的地区因地理位置原因甚至不能铺设线路,到现在都没有实现监控管理。
现有的无线摄像头依赖WIFI或蓝牙通讯,可以实现画面的实时观看,但是不能对行驶车辆进行抓拍(特别是夜间车辆开启大灯时),也不能远程通讯和存储,就不能获取违章证据及实施救援服务,无法实现管理管制。
部分高速公路贯穿整个中国,而交通信息只存储于地方的服务器,中央监控管理系统需要访问多个地方服务器才能获得相应数据,各地方之间数据存在壁垒。中央监控管理系统无法直接控制或访问末端摄像头信息。
发明内容
太阳能供电组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如路灯、家用照明、路边警示标识等;
4G无线信号传输也已广泛应用如手机通信、无线电脑等,然而将二者结合,应用于车辆信息获取及实时监控并取证行业,目前还没有类似产品出现。基于4G信号的普及与未来5G技术的应用,为本发明及技术应用提供了可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智能道路车辆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采用了太阳能持续供电系统和无线传输信号,即节能环保又节省了大量线路铺设资金;同时,本发明利用云服务器与末端设备传递数据,根据管理权限分配数据权限,使中央监控管理指挥层与分级监控管理层拥有相同的数据传递途径,可以直接监控到末端,使数据传递系统智能化、扁平化,效率更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智能道路车辆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央管理系统、云服务器和服务及管理终端;所述中央管理系统与所述云服务器采用4G/5G无线通信连接;
所述服务及管理终端包括太阳能供电组、抓拍摄像头组、PC终端和移动终端;所述太阳能供电组与所述抓拍摄像头组电连接,所述抓拍摄像头组与所述云服务器采用4G/5G无线通信连接,所述PC终端与所述云服务器采用4G/5G无线通信连接,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云服务器采用4G/5G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抓拍摄像头组与所述PC终端采用4G/5G无线通信连接,所述PC终端与所述移动终端采用4G/5G无线通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彦霖;李振,未经李彦霖;李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59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