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用于治疗失眠症的治疗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5106.6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9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楼天培;朱小永;胥淼;成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楼天培 |
主分类号: | A61M21/02 | 分类号: | A61M21/02;A61H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盖板 前面板 指示灯 按摩触头 侧边支撑 移动终端 音乐播放 治疗装置 左右两侧 软层 锁接 治疗 散热器 信号发射器 按摩力度 储存卡槽 传动结构 电源开关 设备使用 失眠症状 通过设备 头部按摩 温度过高 终端无线 电池盒 人性化 散热 耳机 胶接 上档 下档 摩擦 镶嵌 伤害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用于治疗失眠症的治疗装置,其结构包括:指示灯、保护软层、按摩触头、上盖板、散热器、终端无线信号发射器、侧边支撑带、耳机、储存卡槽、音乐播放上档开关、电源开关、音乐播放下档开关、前面板、电池盒,指示灯镶嵌于前面板中侧,保护软层设于前面板内侧,与前面板内侧胶接,按摩触头安装于上盖板下方,与上盖板下方锁接,侧边支撑带安装于上盖板左右两侧,与上盖板左右两侧锁接,使设备使用时,通过设备设有的散热传动结构,在进行头部按摩工作时可以达到避免因按摩力度或摩擦导致头部温度过高对头部造成伤害,更加的人性化,更安全的治疗失眠症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用于治疗失眠症的治疗装置,属于失眠症治疗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失眠也叫睡眠障碍,指一个人的有效睡眠时间不能达到与其年龄段相符的平均睡眠时间,以达到消除疲劳,精神与生理状态得到恢复的效果,是否失眠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睡眠障碍原因达数十种之多,失眠治疗仪是专门用于非器质性失眠治疗的专业医疗器械,头部磁疗按摩仪是根据现代医学技术及中医经络治疗原理,经临床实践而研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采用智囊气压、磁疗按摩、微电脑晶片控制揉压、热敷按摩,恢复神经元,促进脑细胞再生,帮助脑部增氧通络,改善脑部血液回圈,舒缓大脑压力、有效治疗失眠健忘。
现有技术在进行头部按摩过程时,容易因摩擦过多,机体内部温度过高,对用户头部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用于治疗失眠症的治疗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进行头部按摩过程时,容易因摩擦过多,机体内部温度过高,对用户头部造成损伤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用于治疗失眠症的治疗装置,其结构包括:指示灯1、保护软层2、按摩触头3、上盖板4、散热器5、终端无线信号发射器6、侧边支撑带7、耳机8、储存卡槽9、音乐播放上档开关10、电源开关11、音乐播放下档开关12、前面板13、电池盒14,所述指示灯1镶嵌于前面板13中侧,所述保护软层2设于前面板13内侧,与前面板13胶接,所述按摩触头3安装于上盖板4下方,与上盖板4锁接,所述上盖板4设于保护软层2上方,与侧边支撑带7螺丝连接,所述散热器5下方设有按摩触头3,与按摩触头3扣接,所述终端无线信号发射器6设于散热器5右侧,与侧边支撑带(7)上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侧边支撑带7安装于上盖板4左右两侧,与上盖板4锁接,所述耳机8安装于侧边支撑带7下侧,与前面板13侧面通过螺丝连接,所述储存卡槽9设于耳机8前侧,与耳机8凹槽连接,所述音乐播放上档开关10安装于前面板13右侧,与前面板13锁接,所述电源开关11上方设有音乐播放上档开关10,所述音乐播放下档开关12安装于电源开关11下方,所述前面板13通过侧边支撑带7与上盖板4胶接,所述电池盒14设于指示灯1下方,与前面板13锁接,所述散热器5包括,扇叶槽501、引导槽502、稳定板503、连接底板504、第一弹簧505、拉绳506、第一滚轮507、支撑柱508、连接螺丝509、第二弹簧5010、第二滚轮5011、顶块5012、磁铁5013、衔接槽5014、顶杆5015、卡锁底座5016、第三滚轮5017、滑槽5018、电机5019、正极触点5020、第三弹簧5021、连接柱5022、顶板5023、负极触点5024、弹簧轴杆5025、扇叶5026、螺母5027、复位按块5028、卡扣5029、固定器5030,所述扇叶槽501安装于引导槽502上方,与引导槽502螺丝连接,所述引导槽502中部下侧设有稳定板503,与稳定板503焊接,所述稳定板503安装于卡锁底座5016外侧,与卡锁底座5016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底板504设于第一弹簧505下方,与第一弹簧505孔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05设于拉绳506下方,所述拉绳506上端通过第一滚轮507与第二滚轮5011间隙连接,所述第一滚轮507安装于支撑柱508底端面,与支撑柱508底端面焊接,所述支撑柱508顶端焊接于稳定板503,所述连接螺丝509设于支撑柱508顶端左右两侧,与支撑柱508采用螺丝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010安装于支撑柱508右侧,与支撑柱508扣接,所述第二滚轮5011通过拉绳506与第二弹簧5010连接,所述顶块5012中部贯穿有磁铁5013,与磁铁5013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磁铁5013安装于顶块5012左右两侧,所述衔接槽5014中部贯穿有顶块5012,所述顶杆5015安装于衔接槽5014上方,通过衔接槽5014与顶块5012焊接,所述卡锁底座5016中部设有顶块5012,与顶块5012间隙配合,所述第三滚轮5017安装于卡锁底座5016左右两侧,通过拉绳506与磁铁5013连接,所述滑槽5018安装于磁铁5013左右两侧,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电机5019安装于固定器5030下方,与固定器5030锁接,所述正极触点5020安装于电机5019左侧底端,采用镶嵌连接,所述第三弹簧5021设于顶板5023中部上侧,与外部套管套连接,所述连接柱5022安装于顶杆5015上方,与顶杆5015焊接,所述顶板5023中部垂直焊接于连接柱5022顶端,所述负极触点5024设于电机5019右侧底端,左侧设有正极触点5020,所述弹簧轴杆5025安装于固定器5030上方,采用套连接,所述扇叶5026设于弹簧轴杆5025顶端,与螺母5027轴心共线,所述螺母5027安装于扇叶5026上方,与扇叶5026上端螺纹连接,所述复位按块5028安装于螺母5027上方,与螺母5027杆连接,所述卡扣5029安装于扇叶5026内侧,与扇叶5026扣连接,所述固定器5030中部贯穿有弹簧轴杆50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楼天培,未经楼天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51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