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污水中总氮的方法与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04671.0 | 申请日: | 2018-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1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 发明(设计)人: | 谢迎辉;王学科;吴建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壹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6;C02F101/3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403 天津市北辰区天津北辰经***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总氮 去除 出水总氮 加碳 污水 回流流量 内回流泵 曝气装置 市政污水 运行费用 总氮去除 反应器 好氧池 缺氧池 总磷 能耗 | ||
1.一种去除污水中总氮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预处理系统、DBR系统和沉淀回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BR系统包括缺氧池(1)、好氧池(2)和内回流泵(3),所述缺氧池(1)中设有搅拌装置,所述好氧池(2)设有一次曝气装置(4)和二次曝气装置(5),所述好氧池(2)中固定安装若干个DBR反应器(6),所述缺氧池(1)的进口与预处理系统的出口相连接,所述好氧池(2)的进口与所述缺氧池(1)的出口相连接,所述内回流泵(3)的进口与所述好氧池(2)的出口相连接,所述内回流泵(3)的出口与所述缺氧池(1)的进口相连接;所述沉淀回流系统包括沉淀池(7)和外回流泵(8),所述沉淀池(7)的进口与所述好氧池(2)的出口相连接,所述外回流泵(8)的进口与所述沉淀池(7)的出泥端相连接,所述外回流泵(8)的出口与所述缺氧池(1)的进口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污水中总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BR反应器(6)由反应器支架(9)、填料腔(10)、填料(11)组成,所述填料腔(10)固定在所述反应器支架(9)上,所述填料(11)位于所述填料腔(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污水中总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部溶解氧测定仪(12)、外部溶解氧测定仪(13)和曝气控制装置(14),所述内部溶解氧测定仪(12)位于所述填料腔(10)内,所述外部溶解氧测定仪(13)位于所述填料腔(10)外,所述曝气控制装置(14)分别与所述内部溶解氧测定仪(12)、外部溶解氧测定仪(13)和一次曝气装置(4)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去除污水中总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11)为组合填料、立体弹性填料、多孔悬浮球填料、活性生物填料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去除污水中总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11)的比表面积>100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污水中总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BR反应器(6)的安装密度为20%~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除污水中总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1)内设有若干个DBR反应器(6)。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去除污水中总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1)内DBR反应器(6)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15)。
9.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去除污水中总氮的装置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
(a)污水经过预处理系统处理后,进入DBR系统的缺氧池(1),进行反硝化反应;
(b)经过反硝化反应后的污水进入DBR系统的好氧池(2),与好氧池(2)中的好氧微生物接触进行生物反应去除COD,并进行硝化反应将氨态转化为硝态氮,与填料(11)内层的厌氧微生物接触进行反硝化反应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去除,好氧池(2)的污泥溶液回流至缺氧池(1)中,回流量为0%~50%;
(c)好氧池(2)的出水进入沉淀池(4),沉淀池中的污泥通过外回流泵回流至缺氧池(1)中,回流量为20%~100%。
10.根据权利要求3的一种去除污水中总氮的装置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内部溶解氧测定仪(12)和外部溶解氧测定仪(13)监测到的溶解氧数据反馈到曝气控制装置(14),曝气控制装置(14)根据反馈的溶解氧数据控制二次曝气装置(5)的开关,当内部溶解氧测定仪(12)监测数据小于2mg/L时,开启二次曝气装置(5),当外部溶解氧测定仪(13)监测数据大于4mg/L时,关闭二次曝气装置(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壹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壹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467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