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亷价新冷源的沼气脱水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4054.0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4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望 |
主分类号: | C10L3/10 | 分类号: | C10L3/10;B01D5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47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源 负气压 冷凝水 沼气脱水器 上腔室 下腔室 限压 薄膜 沼气生产设备 气水分离 脱水功能 吸水材料 沼气工程 沼气生产 自动排放 大腔室 排水口 弹簧 套罐 沼气 室外 | ||
本发明属于沼气生产设备,尤其是沼气生产工艺中的沼气脱水器。该装置有三种形式,包括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功能是沼气气水分离,下腔室功能是收集并自动排放冷凝水。本装置有三种方式:一是利用收集的冷凝水为降温冷源和正、负气压限压介质的装置,二是利用降温薄膜为降温冷源和冷凝水为正、负气压限介质的装置上侧有排水口,上下腔室外有套罐,内有吸水材料,或者在大腔室,三是利用降温薄膜为降温冷源和弹簧为正、负气压限压介质的装置。本装置脱水功能特好,无需电能,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适用大中小沼气工程采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沼气生产设备范畴,尤其是沼气生产工艺中的沼气脱水装置。
技术背景
凡人工制取的沼气均含有饱和水蒸气,在沼气输气管道中达到露点温度便会出现冷凝水,会阻碍沼气流通;沼气中水蒸气,会降低沼气燃烧热值;水蒸气与沼气中硫化氢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结合成亚硫酸,会腐蚀金属设备,污染大气,影响人体健康。因此,沼气脱水是沼气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设施,如何更经济有效脱除沼气中的水分一直是人们的追求目标。沼气脱水的主要原理和基本方法是为沼气中的水蒸气降温,使其达到露点温度,形成冷凝水而被分离排出。现有沼气气水分离器,是通过控制沼气流速与压力变化,实现容器内产生降温变化,让沼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沉降,并使沼气在脱水容器内旋流和经滤网填料分离水蒸气。该脱水装置的脱水效果比常规凝水器效果好,但脱水效果仍达不到沼气入天然气管网要求,还必须配合其它吸附剂或吸收剂进一步脱水,脱水工艺烦琐,成本高。同时,该沼气气水分离器无正、负压限压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发明的目的是在现有沼气气水分离器技术基础上,为沼气气水分离提供新的冷源,并增加正压限压和负压限压功能。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将沼气气水分离功能设置在上腔室,将冷凝水自动排水功能设置在下腔室,将收集的冷凝水通过吸水材料使其沿上腔室外壁向上挥发流动,或在上腔室外贴降温薄膜,并分别用水的流动重力作用和弹簧作用,将正压限压和负压限压功能设置在自动排水构件中。本发明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利用收集的冷凝水为降温冷源和正、负压限压介质的装置:包括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内有滤网填料,上腔室底侧有进气管,进气管内侧有切线进气孔,顶部有出气管,上腔室底与下腔室顶连接处有延伸至下腔室下部的通水管,下腔室上侧有排水口,上腔室和下腔室外设有底端封闭的套罐,套罐上部有顶盖,顶盖有均布排气孔,上腔室、下腔室与套罐之间有吸水材料,套罐周围有与排水口同一高度的均布排水孔。
下腔室上侧与套罐之间有三通排水管,其支管延伸至套罐底部,三通排水管另一端向上弯曲。
第二种方案是利用降温薄膜为降温冷源和冷凝水为正、负压限介质的装置:包括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内有滤网填料,上腔室底侧有进气管,进气管内侧有切线进气孔,顶部有出气管,上腔室底与下腔室顶连接处有延伸至下腔室下部的通水管,下腔室上侧有排水口,上腔室外贴有降温薄膜。
降温薄膜,是一种利用光照可为物体降温的新产品,被降温薄膜覆盖的物体比环境温度可降低33~42℃,每平方米仅3元多。降温薄膜主要用于空调、冷库降温,此为延伸应用。将其翻转贴敷,还可使被覆盖物增温,避免脱水装置内的冷凝水冰冻失效。
第三种方案是利用降温薄膜为降温冷源和弹簧为正、负压限压介质的装置:包括上腔和下腔室,上腔室内有滤网填料,上腔室底侧有进气管,进气管内有切线进气孔,顶部有出气管,下腔室为沼气气水安全自动分离器,上腔室底与下腔室顶有连接管,下腔室两侧有通气管,两侧通气管分别有正压限压阀和负压限压阀。沼气气水安全自动分离器,是一种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望,未经王志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40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