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壳型钢渣基复合改性沥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3240.2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4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谢君;吴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7/04 | 分类号: | C08J7/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邬丽明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改性沥青 钢渣 核壳型 制备 聚乙烯 长距离运输 沥青混凝土 常温贮存 路用性能 钢渣粉 硅藻土 重量计 添加剂 沥青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壳型钢渣基复合改性沥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该核壳型钢渣基复合改性沥青颗粒主要由核部分和包裹所述核部分的壳部分组成:所述核部分组成成分按重量计分别为:道路用沥青占核重量的50%‑75%,钢渣粉占核重量的15%‑40%,添加剂占核重量的0%‑30%;所述三种组分之和为100%;所述壳部分组成成分为聚乙烯或硅藻土;所述壳部分占颗粒总重量的5‑10%,核部分占颗粒总重量的90‑95%。本发明的核壳型钢渣基复合改性沥青颗粒能常温贮存,长距离运输,并能提高沥青混凝土综合路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路面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稳定存储,且可提高沥青路面综合路用性能的核壳型钢渣基复合改性沥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是公路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沥青、集料、矿粉及其它辅助材料等组成的沥青混合料经拌制,摊铺,碾压工序后形成沥青路面。而在此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生产环节尤为重要,对沥青路面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生产环节,沥青称量不准确,沥青喷嘴堵塞或人为失误导致沥青用量与生产配合比偏差较大的案例时有发生。同时沥青的运输,贮存等环节也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以保持沥青的流动性。另外对于聚合物改性沥青而言,高分子有机改性剂与沥青之间的相容性是长期困扰人们的一个难题。因此聚合物改性沥青的运输距离由于离析现象的客观存在而受到限制。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病害导致的损害:散粒、坑槽、车辙变形、唧浆、龟裂等。其中水损害和车辙变形是我国沥青路面最常见的两种早期病害。因此在沥青混合料设计与生产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辅助材料的使用。例如采用消石灰,水泥等增加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采用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的韧性等。每增加一类辅助材料,就需要在拌和楼中安装一个粉体罐或投料接口。而且在拌和楼的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变化辅助材料,例如第一个标段要使用水泥,而第二个标段就要使用消石灰作为抗剥落剂。这些都导致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控制工艺更加复杂。因此目前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过程呈现能耗高,人工依赖程度高,成本高等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常温贮存,长距离运输,提高沥青混凝土综合路用性能的核壳型钢渣基复合改性沥青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核壳型钢渣基复合改性沥青颗粒,其主要由核部分和包裹所述核部分的壳部分组成:
所述核部分组成成分按重量计分别为:
道路用沥青 占核重量的50%-75%
钢渣粉 占核重量的15%-40%
添加剂 占核重量的0%-30%;所述三种组分之和为100%;
所述壳部分组成成分为聚乙烯(PE)或硅藻土;
所述壳部分占颗粒总重量的5-10%,核部分占颗粒总重量的90-95%。
上述方案中,所述核部分的形状为类球形、立方体形或圆柱体形。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道路用沥青包括30号、50号、70号、90号、110号、130号或160号道路石油沥青。这些道路石油沥青型号在《公路沥青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有规定。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道路用沥青为聚合物改性沥青。例如SBS类,SBR类,EVA、PE类。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钢渣粉为使用不同工艺冷却的转炉钢渣或电炉钢渣经粉磨后形成的最大公称粒径小于0.3mm的粉末状钢渣颗粒。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添加剂包括橡胶粉、生石灰、熟石灰、水泥或聚酯纤维。
上述方案中,每个核壳型钢渣基复合改性沥青颗粒的体积为14-32m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32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ET/石墨烯导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疏水涂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