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吨位起重轨道车更换道岔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02402.0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31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滕星东;程锋;金明;杨明;高晓玲;王光辉;赵力;刘旭东;王新虎;李子彤;李坤;严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鸡中车时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7/00 | 分类号: | E01B7/00;E01B2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宋秀珍 |
地址: | 721003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吨位 起重 轨道 更换 道岔 施工工艺 | ||
提供一种大吨位起重轨道车更换道岔施工工艺,具体步骤如下:一、新道岔被安装到道床上之前,先采用预铺移设法对其进行分段整体组装;二、安装新道岔之前,采用起重轨道车作为道岔主要拆解设备对旧道岔拆除及道床清理;三、新道岔组装完成之后,采用起重轨道车作为道岔主要转运设备将新道岔转运至待安装位置附近;四、新道岔转运至安装位置附近之后,采用起重轨道车作为道岔主要安装设备准确安装至道床相应位置。本发明采用大吨位起重轨道车、无线跟踪测距仪及道岔专用吊机吊具等施工工具对道岔进行更换施工,不仅能够大幅提升道岔更换施工效率和铺换质量,减轻铺换工作劳动强度,而且能降低施工成本,提升道岔更换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岔更换施工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吨位起重轨道车更换道岔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道岔是整个轨道系统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是限制列车运行速度的关键设备。道岔的高精度铺设是保证道岔正常使用的重要环节,只有高精度的铺设质量,才能保证道岔具有高平顺性、继而保证列车通过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受铺换位置地理条件、设备、天窗点时间、施工成本等因素限制,国内高速道岔铺设施工中,多采用人海战术,较少使用专业铺换设备,吊装工具形式各异,铺设质量和效率难以切实保证。因此,采用一种能够减轻铺换工作劳动强度及提高铺换效率和铺换质量的专业施工方法,是工务等部门长期以来的迫切需求。因此有必要提出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大吨位起重轨道车更换道岔施工工艺,本发明采用大吨位起重轨道车、无线跟踪测距仪及道岔专用吊机吊具等施工工具对道岔进行更换施工,综合考虑了起重轨道车在施工过程中的限界、起重吨位、轴重、现场施工条件及施工效率等因素,不仅能够大幅度提升道岔更换施工效率和铺换质量,减轻铺换工作劳动强度,而且能降低施工成本,提升道岔更换质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大吨位起重轨道车更换道岔施工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新道岔在被安装到道床上之前,先采用预铺移设法借助平板车吊机和人力在站场内空地进行分段整体组装;
a、将新道岔零部件运转至站场内组装工位;
b、起重轨道车载吊机吊具进入新道岔组装站场,并通过无线跟踪测距仪在站场内对吊机进行定位,保证吊机在一个固定位置上完成所有道岔组装的辅助起重作业;
c、吊机进入支腿作业模式后,吊机辅助道岔组装工作;
步骤二,在安装新道岔之前,采用起重轨道车作为道岔主要拆解设备对旧道岔进行切割拆除以及道床清理;
a、将旧道岔与钢轨连接部分的安装螺栓拆除,使旧道岔分解为独立的转辙器和辙岔两部分,同时对覆盖在轨枕周围的道砟进行清理;
b、起重轨道车载吊机吊具进入旧道岔拆卸场地,调整吊臂方向,并通过无线跟踪测距仪定位在距离离场方向较近的转辙器或辙岔处,吊机进入支腿作业模式,将距离较近的转辙器或辙岔起吊放置在吊机所在轨道;
c、起重轨道车载吊机吊具转为自走行工作模式,调整吊臂方向,通过无线跟踪测距仪移动定位在距离离场方向较远的辙岔或转辙器处,吊机进入支腿作业模式,将距离较远的辙岔或转辙器起吊放置在吊机所在轨道;
d、起重轨道车载吊机吊具进入吊载走行作业模式,吊机在其所在轨道线路上将旧道岔的转辙器和辙岔叠放在一起,然后将转辙器和辙岔整体吊运离场;
e、吊机吊运着转辙器和辙岔走行至废旧道岔安放位置附近,用无线跟踪测距仪测量旧道岔放置点与吊机的距离,确保吊臂当前作业幅度与该距离相等,然后吊机进入支腿作业模式,对废旧道岔进行安放;
f、旧道岔拆除完成之后,应对道床道砟进行挖掘整理,方便新道岔的安装;
步骤三,步骤一中新道岔组装完成之后,采用起重轨道车作为道岔主要转运设备将新道岔转运至待安装位置附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鸡中车时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宝鸡中车时代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24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