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亮屏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00999.5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4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杨长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F3/147;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北环大道901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终端 亮屏 主显示区域 柔性屏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关注区域 视线 用户面部图像 红外传感器 红外反射光 可穿戴设备 采集 光感应器 控制移动 弯曲位置 用户控制 便捷性 可穿戴 预设 终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亮屏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对于包含柔性屏的移动终端,在移动终端处于可穿戴模式时,根据柔性屏的当前弯曲角度和当前弯曲位置确定移动终端的主显示区域,并根据采集的用户面部图像和预设的若干红外传感器接收的红外反射光确定所述主显示区域是否为视线关注区域,如果主显示区域为视线关注区域,则根据通过光感应器采集的光线强度值控制移动终端亮屏,由于在将移动终端弯曲成可穿戴设备之后,且用户的视线处于柔性屏的主显示区域时,自动控制移动终端亮屏,整个过程无需用户手动操作,极大的方便用户控制移动终端的亮屏,提高了亮屏操作的便捷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亮屏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多,对元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显示屏是现有移动终端不可缺少的元器件之一。柔性屏幕是显示屏的一种,相较于传统显示屏,柔性屏幕优势明显,不仅在体积上更加轻薄,功耗上也低于原有器件,有助于提升设备的续航能力,同时基于其可弯曲、可折叠和柔韧性佳的特性,其耐用程度也大大高于传统显示屏,降低设备意外损伤的概率。因而将柔性屏应用于终端已经变成了当前终端发展的主要趋势。
目前,对于包含柔性屏的移动终端,用户通过手动弯曲或折叠柔性屏可将移动终端弯曲成可穿戴设备,此时用户可以把移动终端戴在手上,方便用户携带。移动终端的亮屏方式包括长按柔性屏、双击柔性屏以及点击开关按键等,上述亮屏方式均需要用户手动操作,移动终端弯曲成可穿戴设备之后,便于用户可见的,且可操作的柔性屏的显示区域较小,同时开关按键被遮挡,不方便用户操作,亮屏操作的便捷性不高。
因此,如何在移动终端弯曲成可穿戴设备之后,提高亮屏操作的便捷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亮屏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在移动终端弯曲成可穿戴设备之后,提高亮屏操作的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亮屏方法,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柔性屏,所述移动终端亮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移动终端处于可穿戴模式时,根据所述柔性屏的当前弯曲角度和当前弯曲位置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显示区域;
根据采集的用户面部图像和预设的若干红外传感器接收的红外反射光确定所述主显示区域是否为视线关注区域;
若所述主显示区域为视线关注区域,则根据通过光感应器采集的光线强度值控制所述移动终端亮屏。
可选地,根据所述柔性屏的当前弯曲角度和当前弯曲位置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显示区域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柔性屏的当前弯曲角度和当前弯曲位置;
查询预存的弯曲角度与尺寸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当前弯曲角度对应的尺寸;
根据所述尺寸和所述当前弯曲位置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显示区域。
可选地,所述根据采集的用户面部图像和预设的若干红外传感器接收的红外反射光确定所述主显示区域是否为视线关注区域的步骤包括:
根据预设的若干红外传感器接收的红外反射光,从采集的用户面部图像中裁剪出用户眼部图像,并根据所述用户眼部图像确定用户视线方向;
根据所述若干红外传感器中每个红外传感器的位置确定位于所述用户视线方向上的红外传感器;
确定位于所述用户视线方向上的每个红外传感器的红外反射光强度;
确定所述红外反射光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强度的红外传感器的所在区域是否为所述主显示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09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