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解锁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099507.5 | 申请日: | 2018-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3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 发明(设计)人: | 刘赣 | 申请(专利权)人: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21/36 | 分类号: | G06F21/36;G06F3/0488;G06F3/048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北环大道901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终端 解锁 主显示区域 数字图标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检测 数字密码 放大 触控操作 解锁指令 控制移动 输入顺序 弯曲位置 便捷性 可穿戴 柔性屏 数字图 触发 触控 预设 组对 终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解锁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移动终端处于可穿戴模式时,根据所述柔性屏的当前弯曲角度和当前弯曲位置确定主显示区域;当检测到触发的解锁指令时,在所述主显示区域中显示数字图标;当检测到所述主显示区域中存在数字图标的触控操作时,放大对应的数字图标,并在检测到放大后的数字图标被触控时,输入对应的数字;当检测到输入的数字达到预设数量时,按照每个数字的输入顺序生成对应的数字密码组,并根据所述数字密码组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解锁。本发明能够极大的方便用户准确的控制移动终端的解锁,提高了解锁操作的便捷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解锁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多,对元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显示屏是现有移动终端不可缺少的元器件之一。柔性屏幕是显示屏的一种,相较于传统显示屏,柔性屏幕优势明显,不仅在体积上更加轻薄,功耗上也低于原有器件,有助于提升设备的续航能力,同时基于其可弯曲、可折叠和柔韧性佳的特性,其耐用程度也大大高于传统显示屏,降低设备意外损伤的概率。因而将柔性屏应用于终端已经变成了当前终端发展的主要趋势。
目前,对于包含柔性屏的移动终端,用户通过手动弯曲或折叠柔性屏可将移动终端弯曲成可穿戴设备,此时用户可以把移动终端戴在手上,方便用户携带。由于移动终端的指纹识别模块一般设置在移动终端的正面顶端位置或背面前端位置,将移动终端弯曲成可穿戴设备之后,指纹识别模块被遮挡,用户无法使用指纹对移动终端进行解锁,只能采用数字密码进行解锁,又由于弯曲移动终端之后,便于用户操作的显示区域较小,使得显示的数字图标也较小,当用户基于数字图标输入数字密码时,容易出现错误,需要进行多次操作,不方便用户快速解锁移动终端,解锁操作便捷性较低。
因此,如何在移动终端弯曲成可穿戴设备之后,提高移动终端解锁的便捷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解锁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在移动终端弯曲成可穿戴设备之后,提高移动终端解锁的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解锁方法,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柔性屏,所述移动终端解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移动终端处于可穿戴模式时,根据所述柔性屏的当前弯曲角度和当前弯曲位置确定主显示区域;
当检测到触发的解锁指令时,在所述主显示区域中显示数字图标;
当检测到所述主显示区域中存在数字图标的触控操作时,放大对应的数字图标,并在检测到放大后的数字图标被触控时,输入对应的数字;
当检测到输入的数字达到预设数量时,按照每个数字的输入顺序生成对应的数字密码组,并根据所述数字密码组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解锁。
可选地,根据所述柔性屏的当前弯曲角度和当前弯曲位置确定主显示区域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柔性屏的当前弯曲角度和当前弯曲位置;
查询预存的弯曲角度与尺寸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当前弯曲角度对应的尺寸;
根据所述尺寸和所述当前弯曲位置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主显示区域。
可选地,在所述主显示区域中显示数字图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主显示区域中每个数字图标的形状、尺寸和位置形成对应的数字图标凸起。
可选地,在所述主显示区域中显示数字图标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通过预设光感应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值;
根据所述光线强度值调整所述主显示区域的当前屏幕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95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