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具有闭环控制功能的3D打印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099103.6 | 申请日: | 2018-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25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翟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同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64/379 | 分类号: | B29C64/379;B29C64/393;B33Y40/20;B33Y50/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具有 闭环控制 功能 打印机 | ||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具有闭环控制功能的3D打印机,其结构包括具有闭环控制功能的3D打印机的装置(1)、活动门(2)、观测玻璃(3)、脚架(4)、把手(5)、进气口(6)、电控箱(7)、电源线(8)、控制按钮(9)、显示屏幕(10)、报警灯(11)、储料桶(12),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料桶(12)嵌在具有闭环控制功能的3D打印机的装置(1)上表面的左端,所述报警灯(11)胶连接于具有闭环控制功能的3D打印机的装置(1)上表面的右端,所述活动门(2)活动连接于具有闭环控制功能的3D打印机的装置(1)的正面,所述观测玻璃(3)嵌在活动门(2)的正面,所述把手(5)焊接于活动门(2)的右端,所述脚架(4)共设有四个且形状大小相同,所述脚架(4)螺纹连接于具有闭环控制功能的3D打印机的装置(1)下表面的四个角,所述进气口(6)嵌于具有闭环控制功能的3D打印机的装置(1)右表面的前端,所述电控箱(7)通过螺丝固定在具有闭环控制功能的3D打印机的装置(1)右表面的下端,所述电源线(8)胶连接于电控箱(7)的后表面,所述显示屏幕(10)嵌在电控箱(7)右表面的上端,所述控制按钮(9)共设有两个以上且处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控制按钮(9)间隙配合在显示屏幕(10)的下方;
所述具有闭环控制功能的3D打印机的装置(1)由按钮启动结构(101)、齿板传动结构(102)、成品烘干结构(103)、托板旋转散热结构(104)、装置外壳(105)、3D打印结构(106)组成;
所述按钮启动结构(101)嵌在装置外壳(105)内部的右上端,所述齿板传动结构(102)焊接于装置外壳(105)内部的右端,所述成品烘干结构(103)通过螺丝固定在装置外壳(105)内部的下端,所述3D打印结构(106)焊接于装置外壳(105)内部的上端;
所述按钮启动结构(101)由第一齿板固定板(10101)、第一齿板(10102)、启动按钮(10103)、限位套(10104)、限位片(10105)、第一连接杆(10106)、第二连接杆(10107)、第一直齿轮(10108)、第二直齿轮(10109)组成,所述第一齿板固定板(10101)嵌于装置外壳(105)内部的上端,所述第一齿板(10102)间隙配合在第一齿板固定板(10101)的右侧,所述启动按钮(10103)贯穿限位套(10104)的上表面,所述限位片(10105)嵌套在启动按钮(10103)的外圈,所述启动按钮(10103)的下端与第一连接杆(10106)的右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0106)的左端机械连接于第二连接杆(10107)的上端,所述第二连接杆(10107)的下端活动连接于第一直齿轮(10108)的正面,所述第一直齿轮(10108)啮合在第一齿板(10102)的右侧,所述第二直齿轮(10109)间隙配合在第一齿板(10102)的右下端;
所述齿板传动结构(102)由第二齿板固定板(10201)、第三直齿轮(10202)、第二齿板(10203)、第四直齿轮(10204)、连接线(10205)、第三齿板(10206)、第三齿板固定板(10207)、定滑轮(10208)、第一传输导线(10209)、第一接触块(10210)组成,所述第二齿板(10203)间隙配合在第二齿板固定板(10201)的左侧,所述第三直齿轮(10202)啮合在第二齿板(10203)左表面的上端,所述第四直齿轮(10204)啮合在第二齿板(10203)的左下方,所述第三直齿轮(10202)与第四直齿轮(10204)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第四直齿轮(10204)间隙配合在第三齿板(10206)的上端,所述第三齿板(10206)滑动连接于第三齿板固定板(10207)的上方,所述定滑轮(10208)活动连接于第三齿板固定板(10207)的左端,所述连接线(10205)的右端胶连接于第三齿板(10206)的左端,所述第一接触块(10210)贴合在第一传输导线(10209)的左端,所述第二齿板固定板(10201)与第三齿板固定板(10207)互相垂直;
所述成品烘干结构(103)由第二接触块(10301)、弹簧(10302)、第二传输导线(10303)、驱动电机(10304)、第一圆锥齿轮(10305)、第二圆锥齿轮(10306)、转轴固定板(10307)、第一转轴(10308)、第一同步轮(10309)、第一同步带(10310)、第二同步轮(10311)、第二转轴(10312)、烘干转轴(10313)、齿轮转盘(10314)组成;
所述弹簧(10302)焊接于第二接触块(10301)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接触块(10301)通过第二传输导线(10303)与驱动电机(10304)电连接,所述第一圆锥齿轮(10305)过盈配合在驱动电机(10304)的左端,所述第二圆锥齿轮(10306)焊接于第一转轴(10308)的下端,所述第一转轴(10308)活动连接于转轴固定板(10307)的左端,所述第一同步轮(10309)焊接于第一转轴(10308)的上端,所述第一同步轮(10309)通过第一同步带(10310)与第二同步轮(10311)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同步轮(10311)焊接于第二转轴(10312)的下端,所述第二转轴(10312)的上端啮合在齿轮转盘(10314)的正面,所述烘干转轴(10313)啮合在齿轮转盘(10314)正面的左下角,所述第一转轴(10308)与第二转轴(10312)互相平行;
所述托板旋转散热结构(104)由旋转托板(10401)、第二同步带(10402)、第三同步轮(10403)、第三转轴(10404)、第四转轴(10405)、第三圆锥齿轮(10406)、叶片(10407)、散热转轴(10408)、第四同步轮(10409)、第三同步带(10410)组成,所述旋转托板(10401)过盈配合在第三转轴(10404)的上端,所述第三同步轮(10403)嵌套在第三转轴(10404)的外圈,所述第二同步带(10402)过盈配合在第三同步轮(10403)的外圈,所述第三同步轮(10403)通过第三同步带(10410)与第四同步轮(10409)传动连接,所述第四同步轮(10409)焊接于第四转轴(10405)的上端,所述第三圆锥齿轮(10406)嵌套在第四转轴(10405)的外圈,所述散热转轴(10408)啮合在第三圆锥齿轮(10406)的左端,所述叶片(10407)焊接于散热转轴(10408)的左端;
所述3D打印结构(106)由打印头(10601)、小电机(10602)、第一伞形齿轮(10603)、第二伞形齿轮(10604)、小转轴(10605)、小固定块(10606)、第五直齿轮(10607)、输料软管(10608)、固定凹槽板(10609)、塑料外壳(10610)、配合套(10611)、第三传输导线(10612)、处理器(10613)、第四传输导线(10614)、大固定块(10615)、超声波探头(10616)组成;
所述输料软管(10608)的下端胶连接于打印头(10601)的左端,所述打印头(10601)贴合在塑料外壳(10610)的下端,所述超声波探头(10616)胶连接于打印头(10601)的右端,所述超声波探头(10616)通过第四传输导线(10614)与处理器(10613)电连接,所述小电机(10602)贴合在塑料外壳(10610)内部的下端,所述第一伞形齿轮(10603)焊接于小电机(10602)的左端,所述第二伞形齿轮(10604)过盈配合在小转轴(10605)的下端,所述第五直齿轮(10607)嵌套在小转轴(10605)的上端,所述塑料外壳(10610)通过配合套(10611)与固定凹槽板(10609)间隙配合,所述固定凹槽板(10609)的左端嵌在小固定块(10606)的右表面,所述固定凹槽板(10609)的右端嵌于大固定块(10615)的左表面,所述小电机(10602)通过第三传输导线(10612)与处理器(10613)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同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同通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910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旋转自主上色结构的3D打印机
- 下一篇:一种3D打印机的自动退料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