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碰撞后电机系统高压电安全释放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97542.3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4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南涛;郑建洲;饶洪宇;周振华;安超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郑明辉 |
地址: | 20043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控制系统 电机转速 电容 电机转子线圈 高压电 电动汽车 电机母线 后电机 电机控制信号 整车控制器 电机系统 断电指令 控制电路 快速释放 失效故障 周边车辆 主动放电 释放 车内 触电 开闭 电量 电机 安全 消耗 威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碰撞后电机系统高压电安全释放方法,其步骤是:第一,电机控制系统接收整车控制器断电指令;第二,电机控制系统判断电机转速为低速,同时电机控制系统没有接收到电机控制信号失效故障;第三,电机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路控制IGBT管的开闭,使IGBT1、IGBT3、IGBT5中的一个IGBT管经电机转子线圈后与IGBT2、IGBT4、IGBT6中的一个IGBT管相连通,并与电容C构成回路,即将电机母线电容C与电机转子线圈形成回路,从而将电机母线电容C中的存量电量快速消耗掉。所述电机转速为低速:电机转速<100rpm。本发明的方法通过电机控制系统对电机主动放电,从而快速释放电机系统中的存量电,解除对车内和周边车辆、人员造成的触电威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碰撞后高压电安全释放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碰撞后电机系统高压电安全释放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中主要高压部件有动力电池包、电机系统、电动空调、直流直流(DCDC)和充电机,在发生碰撞后,动力电池包会断电并有手动断电检修开关,拔出手动断电检修开关,动力电池包存量电电压会降到安全电压范围下,其它电动空调、直流直流(DCDC)和充电机等高压电部件断电后无存量电,但电机系统中的电容会有存量电,使电机系统母线端处于高压状态,对车内和周边车辆、人员造成触电威胁。
电机系统包括电机和电机控制系统,参见图1,电机控制系统中包括六个IGBT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电容C, IGBT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并接二极管组成IGBT电路。IGBT2电路的集电极与IGBT1电路的发射极相连并接出导线接电机转子线圈构成A相电路,IGBT1电路的集电极与IGBT2电路的发射极分别并接(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源E的正极和负极,IGBT1电路的栅极与IGBT2电路的栅极接外部控制电路,从而构成完整的电机转子线圈A相电路。同理,IGBT4电路的集电极与IGBT3电路的发射极相连并接出导线接电机转子线圈构成B相电路,IGBT3电路的集电极与IGBT4电路的发射极分别并接动力电源E的正极和负极,IGBT3电路的栅极与IGBT4电路的栅极接外部控制电路,从而构成完整的电机转子线圈B相电路。同理,IGBT6电路的集电极与IGBT5电路的发射极相连并接出导线接电机转子线圈构成C相电路,IGBT5电路的集电极与IGBT6电路的发射极分别并接动力电源E的正极和负极,IGBT5电路的栅极与IGBT6电路的栅极接外部控制电路,从而构成完整的电机转子线圈C相电路。并且电容C并接动力电源E的正极和负极。通过控制电路控制IGBT管的栅极,从而控制IGBT管的不同导通方向,进行三相电流的变相控制,通过调整电流的方向达到控制电机的正反转的目的。电容C的作用对电机控制系统的输出电压进行平滑滤波,但当发生断电时因有电容的存量电需要快速释放。
现有的电动汽车碰撞后高压电释放过程是:
第一,车身碰撞传感器发出碰撞信号,输入给气囊控制器,由气囊控制器感知处理碰撞工况;
第二,在确认碰撞工况情况下,由气囊控制器发出碰撞信号;
第三,整车控制器接收到碰撞信号后,发送给电池管理系统BMS断电指令,并向电机等高压设备发送断电和停止工作指令;
第四,高压接触器切断高压电,电机等高压设备接收到断电指令,停止工作;
第五,整车高压设备高压电压、电流应均为零,使整车处于安全电压下,在此阶段电机系统中因有电容的存量电需要快速释放。
如果电机系统中的存量电不释放,电机系统断路电压在300V以上(视动力电池包的电压平台),该电压远远大于对人体无害的60V,如果在后续检修或救援中,人员接触到电机系统母线导致回路联通就会发生触电的危险。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75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门和刹车的组合系统
- 下一篇:混合动力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