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磨构件及耐磨构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94915.1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5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敬三;山本康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3C24/10 | 分类号: | C23C24/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蔡胜有;冷永华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 构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耐磨构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在将包覆粉末进给到基材上并且使用局部加热设备使所述包覆粉末熔融的同时使由所述局部加热设备加热的部位相对于所述基材移动,从而在所述基材上形成包覆层,所述包覆粉末包含基质粉末和硬质粉末,所述基质粉末包含铜基合金,而所述硬质粉末包含硅化物作为硬质相,所述硅化物包含选自Cr、Fe、Co、Ni和Cu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元素以及选自Mo、W和Nb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元素;和
切削形成在所述基材上的所述包覆层,其中
所述硬质粉末包含第一硬质粉末和第二硬质粉末,
在形成所述包覆层的过程中,与所述第一硬质粉末分开地将所述第二硬质粉末进给到通过使用所述局部加热设备使所述第一硬质粉末和所述基质粉末熔融而形成的熔池,使得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硬质粉末在所述包覆层内保持未经熔融,以及
所述硬质粉末相对于所述基质粉末的比例在5.0质量%至50质量%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构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硬质粉末具有比所述第一硬质粉末的粒径更大的粒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磨构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硬质粉末具有250μm以下的粒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磨构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被加热的部位相对于所述基材移动的方向上,将所述第二硬质粉末从进给所述第一硬质粉末的位置后面的位置进给到所述熔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磨构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质粉末和所述第二硬质粉末二者中的每一者均包含至少10质量%的选自Cr、Fe、Co、Ni和Cu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元素、至少15质量%的选自Mo、W和Nb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元素以及2.0质量%至8.0质量%的Si。
6.一种耐磨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基材;和
设置于所述基材上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包含基质、硬质粉末和在所述基质中结晶出的结晶颗粒,所述基质包含铜基合金;所述硬质粉末保持未经熔融并包含下述硅化物作为硬质相,该硅化物包含选自Cr、Fe、Co、Ni和Cu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元素以及选自Mo、W和Nb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元素;而所述结晶颗粒包含下述硅化物作为硬质相,该硅化物包含选自Cr、Fe、Co、Ni和Cu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元素以及选自Mo、W和Nb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元素,
其中所述硬质粉末具有比所述结晶颗粒的粒径更大的粒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粉末具有250μm以下的粒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颗粒具有100μm以下的粒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磨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颗粒具有比所述硬质粉末的硬度更高的硬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491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