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成本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094899.6 | 申请日: | 2018-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4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维洛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31/04;C08J5/18;C08F218/08;C08F220/14;C08F220/18;C08F220/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521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酯薄膜 醋酸乙烯酯 质量份 丙烯酸酯共聚物 低成本 制备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聚合 丙烯酸正丁酯 聚酯材料 抗氧化剂 透光性 相容性 增韧剂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成本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和含量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65‑70质量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6‑10质量份,增韧剂0‑2质量份,抗氧化剂1‑3质量份,水性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18‑25质量份;所述水性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由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聚合而成。本发明提供的聚酯薄膜中添加性价比高,与聚酯材料相容性良好的水性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由于水性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价格低廉且透光性好、性能优良,因此使聚酯薄膜在成本降低的同时性能不受影响,提高了聚酯薄膜的性价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酯薄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成本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酯薄膜(PET)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为主要原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能、耐气候性、耐弱酸性和耐油性,同时还有无毒、抗化学药品稳定性好,吸水率低、质量轻、易于加工等优点的材料。聚酯薄膜因具有诸多优点而被作为各类食品、药品、无毒无菌的包装材料;纺织品、精密仪器、电器元件的高档包装材料;也应用于电气绝缘材料、电容器膜、柔性印刷电路板及薄膜开关等电子领域和机械领域。
聚酯薄膜应用广泛,产量和需求量都很大。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聚酯材料的成本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提供一种生产简便,性价比高的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生产简便,性价比高的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低成本聚酯薄膜, 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成本聚酯薄膜组成和含量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65-70质量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6-10质量份,抗氧化剂1-3质量份,增韧剂0-2质量份,水性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18-25质量份;所述水性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由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聚合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的配比为:醋酸乙烯酯80-89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3-9质量份,丙烯酸正丁酯6-1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1-2质量份。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水性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为24-28℃。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化剂1010、抗氧化剂1076、抗氧化剂168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增韧剂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低成本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水性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
将反应单体按配比为:醋酸乙烯酯80-89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3-9质量份,丙烯酸正丁酯6-1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1-2质量份,混合均匀形成混合反应单体;称量混合反应单体100质量份、乳化剂5-7质量份和引发剂0.2-0.4质量份;反应釜中通入水并升温,依次加入乳化剂、1/10(质量)混合反应单体以及1/4(质量)引发剂混合均匀,全部加完后反应50-125min并升温;温度在81-86℃时滴加其余9/10(质量)混合反应单体以及3/4(质量)引发剂并继续升温;2-3.5h滴加完成,在88-92℃时恒温反应2.5-4h;降温,干燥后得到成品;
(2)低成本聚酯薄膜的制备:
将聚酯树脂母粒,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物,玻璃纤维,抗氧化剂以及增韧剂混合均匀制成聚酯混合物,加热干燥;干燥后通过熔融挤出设备挤出,冷却;冷却后经过纵向拉伸,横向拉伸以及定型得到聚酯薄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乳化剂为NP-10和SDS的组合,NP-10与SDS的质量比为1:1;引发剂为过硫酸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维洛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维洛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48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