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丹参酮ⅡA干预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抗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炎症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94528.8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59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罗勇;冯飞;李园园;黄南渠;巴智胜;施尚鹏;屠琳;匡洪志;曲璟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58 | 分类号: | A61K31/58;A61K35/28;A61P25/28;A61P29/00;A61P25/00;A61P39/06 |
代理公司: | 遵义浩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2 | 代理人: | 李雪梅 |
地址: | 563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丹参 干预 间充质 干细胞 移植 抗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 炎症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丹参酮ⅡA干预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抗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炎症的应用;首先分离培养MSC,并应用浓度6~12μM的丹参酮IIA干预MSC 48~84 h;通过动物模型验证丹参酮ⅡA干预的MSC移植抗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炎症的效果。采用Aβ25‑35大鼠侧脑室注射法建立AD大鼠模型,将足量的上述丹参酮ⅡA处理过的MSC定位定量接种于AD模型大鼠的海马部位,应用Morris水迷宫对AD模型大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评价;取脑、血清等组织,测定免疫器官指数、氧化/抗氧化相关指标、细胞凋亡,并检测神经损伤与再生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干预的MSC移植具有明显的抗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炎症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使用丹参酮ⅡA干预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抗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炎症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中国国家统计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中国13.82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2.3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6.7%;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5亿人,占比10.8%,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帕金森病为主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由于神经退行性疾病能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将严重降低患者晚年的生活质量。因此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AD是以老年斑(senile plaque,SP)和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 tangle,NFT)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错误折叠和沉淀的蛋白与小胶质细胞模式识别受体的结合,是神经炎症异常激活的重要因素,而异常激活的神经炎症反应是AD进行性加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早在1982年,炎症相关蛋白、补体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就已经在AD患者的老年斑中被发现。此后,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老年斑周围有大量被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聚集,并且小胶质细胞异常激活引起的神经炎症促进tau蛋白形成神经纤维缠结。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Aβ)可通过胞外蛋白酶解系统降解,但引起AD最主要的纤维状Aβ却是由小胶质细胞清除的,小胶质细胞可以通过相关受体识别Aβ从而被激活,主要包括白细胞分化抗原3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6,CD36)、CD14、CD47、α6β1整合素,和TLRs(2、4、6和9)。激活的小胶质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TGF-β等)、NO和补体相关蛋白等,最初急性的炎症反应有助于清除Aβ和恢复内环境稳定,但持续的细胞因子浸润和免疫应答引起慢性神经炎症反应,负反馈调节使得Aβ吞噬受体表达下调,最终导致小胶质细胞吞噬能力不足,使Aβ进一步沉积,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神经元结构和功能改变。此外,这些促炎细胞因子可能通过相关信号通路的传导,使NF-κB、p38 MAPK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等表达上调,从而诱导神经元变性凋亡。这些细胞因子几乎参与了神经炎症的整个过程,并且是AD病人进行性功能丧失的重要原因。
间充质干细胞(MSC,mesenchymal stem cells)是最初在骨髓发现的,一种发源于中胚层的多功能干细胞,在特定的环境刺激下,具有分化成特定成熟细胞(神经、骨、心肌等细胞)的能力,是再生医学中用于修复的理想种子细胞。而MSC最引人注意的是其很强的免疫调节能力,在人体不同的炎症情况下,表现出惊人的调节能力。在炎症较弱的情况下,它可以促进免疫反应;而在炎症反应很强时,它可以抑制免疫反应,最终使体内的炎症免疫反应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除此之外,有研究者发现MSC拥有其他干细胞所没有的优点,在干细胞中只有它还有向损伤组织定向迁移的能力。正是这种可塑性和向损伤组织定向迁移的能力,使得MSC在抗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炎症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MSC的临床应用依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由于MSC的数量不够,所以需要经过体外扩增后才能满足临床的大量需要;而经过扩增的MSC其干性往往会比初代的MSC低,出现老化,根据环境分化成具体成熟细胞的能力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45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