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扰动观测器的线控制动车辆防抱死系统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94233.0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8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孙维超;张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T8/176 | 分类号: | B60T8/17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宋诗非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扰动 观测器 控制 车辆 抱死 系统 方法 | ||
1.基于扰动观测器的线控制动车辆防抱死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一、建立线控制动车辆的制动动力学模型;
步骤二、根据所述制动动力学模型设计基于扰动观测器的线控制动车辆防抱死系统控制器;
步骤三、通过线控制动车辆防抱死系统控制器来控制线控制动车辆防抱死系统,进而使线控制动车辆防抱死系统在工作时不受扰动力矩的干扰;
所述制动动力学模型为:
公式组(1)中,λ为车轮滑移率,v为车速,m为1/4整车质量,R为车轮滚动半径,J为车轮组件转动惯量,g为重力加速度,μ为车轮路面摩擦系数,Tb为制动力矩,d1为第一待观测扰动力矩;
ξ为制动电机带宽,k为制动电机常数,ia为制动电机的输入控制电流值,d2为第二待观测扰动力矩;
c1、c2和c3分别为第一轮胎路面摩擦模型系数、第二轮胎路面摩擦模型系数和第三轮胎路面摩擦模型系数,三者的取值与路面类型有关:
当路面类型为湿沥青时,c1、c2和c3分别取0.587、33.822和0.347;
当路面类型为干混凝土时,c1、c2和c3分别取1.1973、25.168和0.5373;
当路面类型为干鹅卵石时,c1、c2和c3分别取1.3713、6.4565和0.6691;
当路面类型为冰雪时,c1、c2和c3分别取0.1946、94.129和0.0646;
线控制动车辆防抱死系统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为:
令z1=λ-λd,其中,z1为滑移率跟踪误差,λd为期望滑移率;
令z2=Tb-Tbc,其中,z2为制动力矩跟踪误差,Tbc为Tbd经过一阶低通滤波器的期望虚拟控制量,Tbd为期望制动力矩,τ为一阶低通滤波器的时间常数;
令eb=Tbc-Tbd,eb为Tbd的滤波误差;
取其中,V1为李雅普诺夫函数,为第一扰动观测器的观测误差,为第一扰动观测器的观测值;
第一扰动观测器的具体形式如下:
公式组(2)中,p1为第一扰动观测器的辅助变量,β1为第一扰动观测器的待调节参数;
对V1求导可得:
假设其中,为d1的变化率,M1为的上界;
取:
公式(4)中,k1为线控制动车辆防抱死系统控制器的第一控制参数,k10;
将公式(4)代入公式(3)可得:
公式(5)中,ε1为任意小的正常数;
取其中,V2为李雅普诺夫函数,为第二扰动观测器的观测误差,为第二扰动观测器的观测值;
第二扰动观测器的具体形式如下:
公式组(6)中,p2为第二扰动观测器的辅助变量,β2为第二扰动观测器的待调节参数;
对V2求导可得:
假设为d2的变化率,M2为的上界,为Tbd的变化率,Mb为的上界;
取:
公式(8)中,k2为线控制动车辆防抱死系统控制器的第二控制参数,k20;
将公式(8)代入公式(7)可得:
公式(9)中,ε2和εb均为任意小的正常数;
根据公式(9)可得:
公式(10)中:
ε=ε1+ε2+εb,ε为任意小的正常数;
线控制动车辆防抱死系统控制器通过调节k1、k2、τ、β1和β2将z1限制在任意小的范围内,进而实现对线控制动车辆防抱死系统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423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