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肝占位性病灶区域的检测方法、装置和实现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093667.9 | 申请日: | 2018-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1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 发明(设计)人: | 胡飞;王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青燕祥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N3/08;G06T5/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戈丰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石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病灶区域 占位性 检测 卷积神经网络 实现装置 线性叠加 动脉期 门静脉 图像 合成 多帧图片 模型检测 输出结果 图像差异 图像输入 预先建立 正常区域 图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肝占位性病灶区域的检测方法、装置和实现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肝部的CT增强图像;CT增强图像包括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实质期;每期图像包括多帧图片;对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实质期中,对应帧的图片进行线性叠加处理,得到CT增强图像对应的合成图像;将合成图像输入至预先建立的肝占位性病灶区域检测模型中,根据输出结果检测肝占位性病灶区域;其中,肝占位性病灶区域检测模型通过3D卷积神经网络训练而成。本发明通过将CT增强图像中三期图像进行线性叠加,可以增大病灶区域与正常区域的图像差异,再采用3D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得到的模型检测肝占位性病灶区域,从而提高了肝占位性病灶区域识别方式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影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肝占位性病灶区域的检测方法、装置和实现装置。
背景技术
CT增强扫描通过观察肝癌、周围肝脏、血管的密度的动态变化,可以弥补普通CT扫描的不足。例如,在注射造影剂后早期(动脉期),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而显著增强、密度增高,周围肝组织主要有门静脉供血增强不明显、密度相对较低;在注射造影剂的后期(静脉期),肝癌不再强化、密度下降,周围肝组织增强明显,密度增高。因而,在注射造影剂后不同时间扫描就可使肝癌更清晰的显示出来。
CT增强扫描可以更加明显地凸显肝部癌变区域的特征,但受限于设备、经验、人眼客观识别能力,外加超负荷工作的影响,医生难免会出现漏诊和误诊,导致肝占位性病灶区域识别方式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肝占位性病灶区域的检测方法、装置和实现装置,以提高肝占位性病灶区域识别方式准确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肝占位性病灶区域的检测方法,包括:获取肝部的CT增强图像;CT增强图像包括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实质期;每期图像包括多帧图片;对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实质期中,对应帧的图片进行线性叠加处理,得到CT增强图像对应的合成图像;将合成图像输入至预先建立的肝占位性病灶区域检测模型中,根据输出结果检测肝占位性病灶区域;其中,肝占位性病灶区域检测模型通过3D卷积神经网络训练而成。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对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实质期中,对应帧的图片进行线性叠加处理,得到CT增强图像对应的合成图像的步骤,包括:设置初始值i=1;执行线性叠加处理步骤:分别获取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实质期中,第i帧的图片F1i、F2i和F3i;其中,F1i为动脉期中的第i帧图片,F2i为门静脉期中的第i帧图片,F3i为实质期中的第i帧图片;计算各像素位置处的CT值F4i(x,y)=a*F1i(x,y)+b*F2i(x,y)+c*F3i(x,y);其中,F1i(x,y)为F1i中像素位置(x,y)处的CT值;F2i(x,y)为F2i中像素位置(x,y)处的CT值;F3i(x,y)为F3i中像素位置(x,y)处的CT值;a、b和c为预设的线性系数;i=i+1;继续执行上述线性叠加处理步骤,直至i=N,得到合成图像;N为动脉期、门静脉期或实质期的图片帧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青燕祥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青燕祥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36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定损方法与系统
- 下一篇:一种图像分割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