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元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090865.X | 申请日: | 2018-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0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 发明(设计)人: | 马雄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5/075 | 分类号: | H01L25/075;H01L33/48;H01L33/62;G02B27/01 |
| 代理公司: | 11603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于淼<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电极 发光二极管元件 第二电极 底面 封装罩 出光面 同心圆 背光模组 方式设置 显示装置 相对设置 第二面 绝缘体 发散光束 圆柱状 出射 绝缘 环绕 侧面 灵活 申请 | ||
本申请公开一种发光二极管元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发光二极管元件包括一个封装罩,封装罩具有相对设置的一个底面和一个出光面以及与底面和出光面连接的侧面,发光二极管元件用以提供从出光面出射的发散光束;发光二极管元件还包括彼此绝缘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采用同心圆的方式设置于封装罩的底面,第一电极呈圆柱状且位于底面的中心位置,第二电极环绕第一电极设置,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体;第一电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固定在封装罩的底面,第二面位于底面远离出光面的一侧。如此,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采用同心圆的方式设置,发光二极管元件可根据需求灵活旋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元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装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可应用于各种公共场所或商业场所,能够起到宣传或广告的作用。
平视显示器(Head Up Display),简称HUD,是应用于汽车或飞机上的一种综合电子显示设备,能将导航信息、飞行参数等信息以图形、字符的形式,通过光学部件投射到驾驶位正前方挡风玻璃上,高度大约与驾驶员眼睛成水平,驾驶员透过HUD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轻易的将外界的景象与HUD显示的资料融合在一起,使驾驶员始终保持抬头的姿势,降低抬头与低头之间忽略外界环境的快速变化以及眼镜焦距需要不断调整产生的延迟与不适。为达到良好的显示效果,HUD通常要求在水平方向上具有较宽的视角,同时要求在竖直方向也保持一定的视角,也就是平视显示器通常要求视角尽可能往中心区域收缩,边缘区域亮度尽量降低。
图1所示是现有的将发光二极管元件应用于HUD的一种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见图1,该HUD包括一个基板501和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502,这些发光二极管元件502相对于基板501的固定方式是不能改变的,发出的光线通常也只能垂直于基板501往上照射,这就使得HUD的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显示亮度相同,从而无法满足HUD对视角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元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其中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采用同心圆的方式设置,在使用时,发光二极管元件可相对于基板旋转任意角度,如此则可实现对光线的灵活调剂与控制,采用此种发光二极管元件构成HUD的背光模组时,能够满足HUD对视角的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元件,包括一个封装罩,所述封装罩具有相对设置的一个底面和一个出光面以及与所述底面和所述出光面连接的侧面,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用以提供从所述出光面出射的发散光束;
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还包括彼此绝缘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采用同心圆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封装罩的底面,所述第一电极呈圆柱状且位于所述底面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电极环绕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体;
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固定在所述封装罩的所述底面,所述第二面位于所述底面远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设置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包括:基板和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位于所述显示区;
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包括一个封装罩,所述封装罩具有相对设置的一个底面和一个出光面以及与所述底面和所述出光面连接的侧面,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用以提供从所述出光面出射的发散光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08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串联结构二极管管堆
- 下一篇:一种同侧结构的深紫外LED外延结构及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