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车站隧道排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90532.7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6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罗辉;罗燕萍;秦旭;唐敏;贺仲需;张怡;苏宗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罗毅萍;卢颂昇 |
地址: | 51001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地铁车站 轨顶风道 底风道 风室 排风系统 排热系统 送风系统 排风机 送风机 左线 连通 车站隧道 监测装置 空气环境 控制系统 排风口 送风口 站台板 扰动 风机 排风 排热 台排 车站 列车 平衡 | ||
1.一种地铁车站隧道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列车进出站监测装置、控制系统、轨顶风道、轨底风道及排风系统、送风系统;所述排风系统包括至少两台排风机,所述送风系统包括送风机;所述轨顶风道设有排风口,所述轨底风道设置有送风口;
所述地铁车站的左线隧道及右线隧道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所述轨顶风道,所述地铁车站的站台板下设置有所述轨底风道;
所述轨顶风道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风室与所述排风机连通;位于地铁车站同一端的所述左线隧道的轨顶风道与所述右线隧道的轨顶风道接入各自对应的第一风室后分别连接不同的排风机;
所述轨底风道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风室与所述送风机连通;
所述列车进出站监测装置获取列车进出站的情况且将代表列车进出站情况的进出站信号反馈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进出站信号控制排风机及送风机的启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隧道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风系统包括至少四台排风机,所述轨底风道的两端连接不同的排风机;
所述送风系统包括至少两台送风机;所述站台板下的两侧皆设有至少一条轨底风道,所述轨底风道的两端连接不同的送风机;位于地铁车站同一端的不同所述轨底风道分别连接不同的送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铁车站隧道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排风系统只有四台排风机,每个所述送风系统只有四台送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隧道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系统还包括止回阀,所述止回阀设置在所述排风机的出口;所述送风系统还包括止回阀,所述止回阀设置在所述送风机的进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隧道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系统还包括消声器或/和电动风阀,所述第一风室设有所述消声器,所述排风机设有所述消声器或/和电动风阀;所述送风系统还包括消声器或/和电动风阀,所述第二风室设有所述消声器,所述送风机设有所述消声器或/和电动风阀;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电动风阀的开启与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隧道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顶风道及所述轨底风道上设有防火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隧道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系统及所述送风系统皆包括变频器,所述排风机及所述送风机皆与所述变频器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变频器的启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隧道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顶风道及所述轨底风道皆通过隔墙分为两个半风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隧道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风井及新风井,位于所述地铁车站同一端的排风机与同一所述排风井连通,位于所述地铁车站同一端的送风机与同一所述新风井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铁车站隧道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井与所述排风机之间设有消声器,所述新风井与所述送风机之间设有消声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053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铁车站隧道排热系统
- 下一篇:地下隧道或廊道的预制叠合式通风管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