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净化率的空气净化装置工作状态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9627.7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5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杜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特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2 | 分类号: | B01D53/02;G05B19/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巾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60 | 代理人: | 林娜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天***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净化装置 检测模块 污染气体 净化介质 控制模块 净化率 工作状态控制 空气净化室 负压阀 进风机 进气阀 排气阀 真空泵 净化效果 输出端 输入端 负压 取出 再生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净化率的空气净化装置工作状态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空气净化装置、污染气体检测模块一(5)、污染气体检测模块二(6)和控制模块;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进风机(1)、进气阀(2)、空气净化室(3)、排气阀(4)、负压阀(7)和真空泵(8),所述空气净化室(3)中设置有净化介质;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污染气体检测模块一(5)、污染气体检测模块二(6)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进风机(1)、进气阀(2)、排气阀(4)、负压阀(7)和真空泵(8)连接。本发明无需将净化介质从空气净化装置中取出,即可在净化率较低时切换空气净化装置的工作状态,对净化介质进行负压再生,保证空气净化装置的净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净化率的空气净化装置工作状态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空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空气污染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包含很多,它们的形态可能是固体状的粒子,也可能是液滴或是气体,或是这些形态的混合存在;就目前而言,除固态污染外,空气污染主要体现在有毒有害气体 (污染气体)上,如NO2、SO2、O3等,对于固态的颗粒污染物,一般采用滤网过滤进行滤除,对于有毒有害气体,一般需要在空气净化装置中,利用净化介质(一般为活性炭)进行吸附;在利用净化介质吸附有毒有害气体的过程中,由于净化介质的吸附能力有限,在吸附一定量的有害气体后会进入饱和状态,此时,只能更换空气净化装置中的净化介质,或是将净化介质取出,对净化介质进行再生处理后,再装回空气净化装置中,但是,不管是更换净化介质,还是对净化介质进行再生处理,均需要将净化介质从空气净化装置中取出,给空气净化装置的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净化率的空气净化装置工作状态控制系统及方法,无需将净化介质从空气净化装置中取出,即可在净化率较低时切换空气净化装置的工作状态,对净化介质进行负压再生,保证了空气净化装置的净化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净化率的空气净化装置工作状态控制系统,包括空气净化装置、污染气体检测模块一、污染气体检测模块二和控制模块;
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进风机、进气阀、空气净化室、排气阀、负压阀和真空泵,所述空气净化室中设置有净化介质,空气净化室的进气口通过进气阀与进风机连通,所述污染气体检测模块一设置在空气净化室与进风机之间;空气净化室的排气口依次通过排气阀、污染气体检测模块二将净化后的空气排出;所化空气净化室还通过负压阀与真空泵的进气口连通;
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污染气体检测模块一、污染气体检测模块二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进风机、进气阀、排气阀、负压阀和真空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污染气体检测模块一和污染气体检测模块二检测到的信息,计算空气净化率,并根据空气净化率控制空气净化装置的状态切换。
其中,所述的净化介质包括网状活性炭;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废气收集箱,所述废气收集箱与真空泵的排气口连通。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MCU控制器。
所述污染气体检测模块一、污染气体检测模块二均包括二氧化氮浓度检测传感器、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传感器和臭氧浓度检测传感器。
所述的一种基于净化率的空气净化装置工作状态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模块控制进气阀、排气阀开启,负压阀关闭,并控制进风机启动,真空泵关闭,进入空气净化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特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特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96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