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单元胞立体相位光栅的被动式THz光谱仪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9443.0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9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何志平;肖震洋;杨秋杰;舒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3581 | 分类号: | G01N21/3581;G01J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沪慧律师事务所 31311 | 代理人: | 李秀兰 |
地址: | 20008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谱仪 相位光栅 线阵探测器 会聚透镜 太赫兹波 相位调制 被动式 后置 前置 衍射 左线 控制采集处理计算机 控制处理系统 太赫兹波段 太赫兹辐射 探测器控制 处理系统 高效获取 光谱信息 孔径光阑 控制槽深 能量集中 深空探测 视场光阑 窗口片 归一化 准直镜 探测器 光程 光谱 失真 测量 引入 | ||
1.一种基于单元胞立体相位光栅的被动式THz光谱仪,包括前置会聚透镜(1)、前置视场光阑(2)、准直镜(3)、单元胞立体相位光栅(4)、后置会聚透镜(5)、后置孔径光阑(6)、左线阵探测器(7)、右线阵探测器(8),窗口片(12),左线阵探测器(7)和右线阵探测器(8)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被动式THz光谱仪依据光路传输依次排列有前置会聚透镜(1)、前置视场光阑(2)、准直镜(3)、单元胞立体相位光栅(4)、后置会聚透镜(5)、后置孔径光阑(6)、左线阵探测器(7)、右线阵探测器(8),窗口片(12),左线阵探测器(7)连接有左线阵探测器控制处理系统(9),右线阵探测器(8)连接有右线阵探测器控制处理系统(10),探测器控制处理系统(9,10)与控制采集处理计算机(11)相连;
光谱仪工作时,目标热辐射的太赫兹波经过前置会聚透镜(1)会聚后,在焦平面处经过前置视场光阑(2)滤光,经过准直镜(3)得到平行光束,在单元胞立体相位光栅(4)处衍射后,其中的±1级衍射光进过相位调制加强,该衍射光经过会聚透镜(5)会聚后由后置孔径光阑(6)滤去其中的0级和高级次衍射光,±1级衍射光分别在会聚后置透镜(5)的焦平面处经过窗口片(12)滤光后由左线阵探测器(7)、右线阵探测器(8)探测,由左线阵探测器控制处理系统(9)、右线阵探测器控制处理系统(10)和控制采集处理计算机(11)进行归一化技术处理的得到目标的光谱。
2.根据权利1所述的基于单元胞立体相位光栅的被动式THz光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胞立体相位光栅(4)通过凹槽深度h调制±1级衍射光干涉加强,该凹槽深度h与光源的中心频率υ0,入射角α满足关系式:
即所述单元胞立体相位光栅(4)的槽深h,由光源的中心频率v0光线入射角α共同决定,满足:
其中,c为光速,d为光栅常数,α为平行太赫兹波入射单元胞立体相位光栅(4)的入射角,hprimary为使得中心频率v0的±1级衍射光调制效果相同的槽深数组,h为槽深数组中使得调制加强效果最好的槽深数据。
3.根据权利1所述的基于单元胞立体相位光栅的被动式THz光谱仪,其特征在于,后置孔径光阑(6)任一侧通光孔位置的开孔最高点emax、最低点emin和离后置会聚透镜(5)的距离R分别需满足下列关系:
其中,θ为+1级衍射光与0级衍射光夹角,θmax为该夹角的最大值,θmin为该夹角的最小值,υmax为入射太赫兹波的最大频率,υmin为入射太赫兹波的最小频率,d为光栅常数,α为平行太赫兹波入射单元胞立体相位光栅(4)的入射角,β为立体相位光栅(4)与后置会聚透镜(5)的夹角,D为光束照射到立体相位光栅(4)上的口径,s为立体相位光栅(4)到后置会聚透镜(6)的距离,f为后置会聚透镜(5)的焦距。
4.根据权利1所述的基于单元胞立体相位光栅的被动式THz光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采集处理计算机(11)进行归一化技术处理方法如下:所述归一化技术即对对应频率能量数据乘上归一化系数,该归一化系数与入射角α和该能量数据对应的频率υ相关:
式中,+1对应+1级衍射光,-1对应-1级衍射光,α为平行太赫兹波入射单元胞立体相位光栅4的入射角,υ为该能量数据对应的频率,h为单元胞立体相位光栅的槽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94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