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柔性PCB技术的脉冲涡流无损检测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088621.8 | 申请日: | 2018-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5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德;毕野;包俊;叶波;王晓东;黄国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7/90 | 分类号: | G01N27/9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PCB电路板 隔膜泵 脉冲宽度调制 无损检测系统 脉冲涡流 隔膜片 激励层 上位机 磁场 脉冲信号发生模块 传感器终端节点 模数转换模块 无线透传模块 信号调理模块 顶层传感器 功率放大器 控制器连接 测控技术 传感器层 合成磁场 检测系统 模数转换 在线检测 控制器 检测层 顶层 连线 两层 损伤 放大 采集 转化 应用 | ||
1.一种基于柔性PCB技术的脉冲涡流无损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式探测器(7)、脉冲信号发生模块(5)、信号调理电路(8)、功率放大器(6)、模数转换模块(9)、控制器(10)、无线透传模块(11)和上位机(12),阵列式探测器(7)帖敷在隔膜泵的隔膜片上并随隔膜片的往复运动而运动,用于检测隔膜片内部缺陷或损伤数据并将检测到的数据传递给信号调理电路(8),信号调理电路(8)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模块(9)的输入端连接,模数转换模块(9)的输出端与控制器(10)输入端连接,控制器(10)的输出端分别与脉冲信号发生模块(5)、无线透传模块(11)的输入端连接,脉冲信号发生模块(5)的输出端与功率放大器(6)的输入端连接,功率放大器(6)的输出端与阵列式探测器(7)的输入端连接,无线透传模块(11)的输出端与上位机(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PCB技术的脉冲涡流无损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阵列式探测器(7)包括柔性PCB电路板,柔性PCB电路板的形状与隔膜片的形状相似,柔性PCB电路板上设有四层检测层,顶层为传感层,中间两层为传感器终端节点层,底层为激励层,传感层布满若干个磁传感器,若干个磁传感器呈阵列式分布且紧密排列在柔性PCB板上,在与磁传感器相对应的底层布满铜作为激励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PCB技术的脉冲涡流无损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传感器为线性磁传感器TMR2102,相邻两个磁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0.5mm,线性磁传感器TMR2102采集隔膜片表面的次生磁场和原生磁场的合成磁场并转化为电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PCB技术的脉冲涡流无损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脉冲信号发生模块(5)在控制器(10)的控制下产生PWM波,PWM波经过功率放大器(6)放大后驱动柔性PCB电路板最下层的激励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PCB技术的脉冲涡流无损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10)与无线透传模块(11)之间通过USART串口通讯,无线透传模块(11)通过TCP/IP协议与上位机通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PCB技术的脉冲涡流无损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数转换模块(9)为24位高速A/D转换器,A/D转换器采用ADS1256芯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PCB技术的脉冲涡流无损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透传模块(11)由GU906芯片及其外围电路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PCB技术的脉冲涡流无损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调理模块(8)的电路由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输出端口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PCB技术的脉冲涡流无损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率放大器(6)采用LM386模块,最大增益为2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PCB技术的脉冲涡流无损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10)由stm32f103芯片及其外围电路构成,外围电路包括晶振、复位电路、备用电池、SWD下载电路、FLASH存储器电路和供电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862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