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染土原位搅拌均匀性评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8601.0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8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蓉;张亚娇;宋晓光;李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黄明凯;徐小蓉 |
地址: | 20009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染 原位 搅拌 均匀 评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染土原位搅拌均匀性评判方法,该评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污染土原位搅拌的方式进行监测单元的划分;在监测单元内的不同深度位置分别设置有一采样点组,采样点组包括位于同一平面上的若干采样点,将从各采样点处所采集的土样进行PH值测试和含水率的测试,若同一采样点组内的各采样点土样的PH方差≤0.5且含水率方差≤0.02,则表明采样点组所在的深度平面上原位搅拌均匀。本发明的优点是:以PH值、含水率、比贯入阻力Ps作为污染土原位搅拌均匀性评判的指标体系,从而实现对原位搅拌在平面上以及深度方向上均匀性的快速判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染土原位搅拌均匀性评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壤环境不断遭到各种污染的危害,同时,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的需求将越来越大。目前针对污染土样的修复治理技术根据处置场所可分为原位修复与异位修复,原位修复技术因成本低、耗能小、无二次污染,正成为未来修复技术选择的热点。原位修复治理技术主要有热处理、化学氧化法、多相抽提、生物法等,而化学氧化技术见效快、成本可控,已经普遍应用于现场工程修复。原位修复技术根据实施方式分为原位注入和原位搅拌。
原位搅拌修复常采用工程成桩设备或挖机原位搅拌设备进行定点搅拌并注射氧化药剂。原位搅拌后土体的均匀性对于药剂与土体的充分接触,以及最终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影响较大,目前对于原位搅拌土体均匀性判别还没有相关的标准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污染土原位搅拌均匀性评判方法,该原位搅拌均匀性评判方法通过利用PH值和含水率来评判在平面上的原位搅拌均匀性,同时通过利用静力触探数据和比贯入阻力Ps曲线来评判在深度方向上的原位搅拌均匀性。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污染土原位搅拌均匀性评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污染土原位搅拌的方式进行监测单元的划分;在所述监测单元内的不同深度位置分别设置有一采样点组,所述采样点组包括位于同一平面上的若干采样点,将从各所述采样点处所采集的土样进行PH值测试和含水率的测试,若同一所述采样点组内的各所述采样点土样的PH方差≤0.5且含水率方差≤0.02,则表明所述采样点组所在的深度平面上原位搅拌均匀。
所述污染土原位搅拌的方式为体式搅拌,原位搅拌区域划分为若干呈网格状的所述监测单元。
所述采样点组内的各所述采样点布置于所述监测单元的中心和四个边角位置。
所述污染土原位搅拌的方式为桩式搅拌,原位搅拌区域由若干相邻搭接的搅拌桩体组合而成,每个所述搅拌桩体构成一个所述监测单元。
所述采样点组内的各所述采样点布置于所述搅拌桩体的中心以及相邻所述搅拌桩体之间的交叉点。
在所述监测单元内,各所述采样点组在深度方向的设置间距为0.5-1.0m。
所述评判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使用原位静力触探装置依次对各所述监测单元进行原位静力触探,以获得各所述监测单元在深度方向上的静力触探数据和比贯入阻力Ps曲线,若所述监测单元在深度方向上的各比贯入阻力Ps值均不超过阈值P,则表明所述监测单元内在深度方向上原位搅拌均匀。
由杂填土和粘性土构成的浅部污染土层,若所述监测单元在深度方向上的各比贯入阻力Ps值均不超过0.3 MPa,则表明所述监测单元内在深度方向上原位搅拌均匀。
本发明的优点是:以PH值、含水率、比贯入阻力Ps作为污染土原位搅拌均匀性评判的指标体系,从而实现对原位搅拌在平面上以及深度方向上均匀性的快速判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体式搅拌法时的采样点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桩式搅拌法时的采样点布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86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