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压制淬火部件的方法以及压模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8551.6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0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奥马尔·戈阿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22;B21D3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陈黎明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州迪尔***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坯件 压模 淬火部件 拉伸筋 压制 钢板坯件 加热压模 可热成型 加热 成型 制造 引入 | ||
本发明涉及由可热成型的钢板坯件(8)制造压制淬火部件的方法,其中在第一步骤中,将坯件(8)加热到温度为大约900℃,并且在第二步骤中,将坯件设置在压模(1)中并成型,其中在坯件(8)上形成拉伸筋(9),其中在将坯件(8)引入压模(1)中之前,加热压模(1)的设置有拉伸筋(9)的区域(5'、7')。本发明还涉及用于上述方法的压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可热成型的钢板坯件制造压制淬火部件的方法,其中在第一步骤中,将坯件加热至温度为约900℃,并且在第二步骤中,将坯件设置在压模中并成型;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制造压制淬火部件的方法的压模。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部件(特别是汽车车身部件)在刚度和强度方面的高要求,这些部件由高强度到超高强度的钢结构材料制成。这些部件通常是在首先从钢卷上切下坯件的热成型工艺中制造出来的。将该坯件的温度加热到其材料结构处于奥氏体相。加热后,将坯件设置在压模中使坯件成为所需的部件形状。在机械上保持、回火或淬火部件的同时,冷却所形成的部件。上述热成型工艺的各种改变是已知的。
EP 1 536 898 B1公开了一种由未淬火的热成型钢板制成的坯件制造金属成型部件(特别是车身部件)的方法。首先,使用冷加工方法(特别是通过深拉加工)来加工坯件,以制造部件预成型件(工艺步骤II)。然后,将部件预成型件的边缘修整为与要制造的部件大致相符的边缘轮廓(工艺步骤III)。最后,将修整的部件预成型件加热并在热加工工具中压制淬火(工艺步骤IV)。以这种方式制造的部件在热加工后已经具有所需的边缘轮廓,从而不需要最终修整部件边缘。
EP 1 646 459 A1和US 8,127,449 B2描述了例如用于制造由可热加工的钢板坯件制成的车身部分的压制淬火部件的方法,其中在第一步骤中,对先前涂覆有第一层的坯件通过冷加工或热加工形成部件预成型件。在第二步骤中,将部件预成型件加热并在热加工工具中压制淬火。在后续步骤中,压制淬火部件预成型件覆盖有第二腐蚀保护层。
DE 10 2013 013 270 A1公开了一种用于由坯件制造压制淬火部件的方法和设备,其中在工艺步骤期间,分别通过传感器连续地检查坯件和要从坯件形成的部件二者,以便获得可以分配给坯件和要形成的部件的状态变量,其中对通过传感器获得的状态变量评估强制公差,其中在某个工艺步骤期间检测到的至少一个状态变量超过预定公差的情况下,产生开环或闭环控制信号,该信号影响至少表征不确定的工艺步骤的至少一个工艺参数。
US 9,340,233 B2公开了一种制造用于机动车辆的热加工和压制淬火金属部件的方法,其中金属部件获得至少两个硬度不同的区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方法特征:-提供至少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的可淬火的金属板坯体,-对金属板坯体的第一区域进行中间冷却,选择的冷却速率大于金属板坯体材料的较低临界冷却速率,-在压制淬火工具中对金属板坯件进行热成型和压制淬火以得到金属部件。
US 2016/0010169 A1提出了一种用于热加工(特别是用于压制淬火部件)的方法,其中通过局部降低施加在部件表面上的加压压力,而在部件的局部区域中产生降低的马氏体硬度。
JP 2003/328031 A2公开了一种用于在由两个模具部件组成的压模中压制淬火部件的方法,其中模具部件在闭合状态下具有彼此相对的凹部。将加热的部件设置在压模中并进行冷却。在部件与压模相接触的那些区域中、以及部件设置在凹部区域中的那些区域中,凹部引起不同的冷却速率。
US 7,513,137 B2描述了一种用于将钢坯件热成型为工件的方法,其中在热成型之前或热成型期间,将印痕引入工件的切割区域,这降低了切割区域的壁厚。在热成型之后,在淬火部件的印痕中形成切口。
根据US 2011/0232806 A2,通过对钢板坯件进行热加工和压制淬火来制造纵梁,其中至少一个区域在压制淬火之后进行部分地热处理,其中在热处理区域和非热处理区域之间形成宽度小于或等于50mm的过渡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85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