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隧道两井定向测量结构及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7908.9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7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刘骁;胡军;李豪;皮宏胜;谢童;张春雷;刘源;王仁其;李慧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00 | 分类号: | G01C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众人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6 | 代理人: | 高建华 |
地址: | 401121***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隧道 定向 测量 结构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隧道两井定向测量结构,包括一个竖井和一个成孔,所述竖井和所述成孔底部由盲孔相连通,且所述竖井和所述成孔内各设置有一套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储液桶,所述支撑架的上方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方设置有门型架,所述门型架顶部安装有滑轮,钢丝绳从所述滑轮顶部穿入,绕过所述滑轮后,竖直朝下依次穿过所述门型架和所述定位板,并经所述支撑架下方伸出。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所述竖井外侧设置所述成孔,利用两套所述测量装置进行四点定向测量,从而提高隧道定向测量的测量精度;采用四级平差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从而提高隧道定向方位角的计算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铁隧道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隧道两井定向测量结构及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日渐明显。因此地下交通已成为目前大、中城市正极力建设的新型交通路线,也是缓解我国传统地上交通的新渠道。地下交通的建设需要先进行地下隧道开挖。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地下隧道在建设中,联系测量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联系测量,对地上和地下坐标进行统一,从而指导隧道施工。但现有隧道施工联系测量时,测量误差较大,容易导致地上与地下的终点坐标误差大,从而影响隧道的施工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地铁隧道两井定向测量结构及测量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隧道施工联系测量时,测量误差大,容易影响隧道的施工方向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采用两井定向测量,增加测量点之间的间距,使投向误差减小,从而提高隧道施工定向的准确性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地铁隧道两井定向测量结构,包括一个竖井和一个成孔,所述竖井和所述成孔底部由盲孔相连通,且所述竖井和所述成孔内各设置有一套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储液桶,所述支撑架的上方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方设置有门型架,所述门型架顶部安装有滑轮,钢丝绳从所述滑轮顶部穿入,绕过所述滑轮后,竖直朝下依次穿过所述门型架和所述定位板,并经所述支撑架下方伸出;
所述钢丝绳的下端设置有重锤,所述重锤伸入所述储液桶内,所述储液桶内盛装有稳定液,所述重锤伸入所述稳定液内部。
采用上述一种地铁隧道两井定向测量结构,通过在所述竖井一侧设置所述成孔,分别将两套所述测量装置的所述重锤同时放入所述竖井和所述成孔内,并对两条所述钢丝绳与地面的交接点以及两个所述重锤与地下的交接点进行标记测量,从而确定隧道的施工方向,由于所述竖井和所述成孔之间间距较大,使得两根所述钢丝绳之间的距离大大增加,使投向误差明显减小,从而准确计算出隧道的施工方向。
作为优选,所述成孔的孔径不小于20cm。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的底部支脚向外倾斜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板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板中间设置有小孔,且该小孔的直径为所述钢丝绳外径的1.2-1.3倍,所述钢丝绳的直径不大于0.5mm。
作为优选,所述门型架焊接在所述支撑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重锤的重量不低于10KG。
作为优选,所述稳定液为废机油。
一种地铁隧道两井定向测量结构的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分别放松两条所述钢丝绳,使所述重锤分别伸入所述竖井和所述成孔底部的所述稳定液内,然后对所述钢丝绳的端部进行固定;
步骤2:人工观测所述钢丝绳是否与井壁和孔壁接触,确保所述钢丝绳完全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79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