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硫氰酸酶编码基因OsRHOD1;1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087135.4 申请日: 2018-01-30
公开(公告)号: CN108004257A 公开(公告)日: 2018-05-08
发明(设计)人: 赵方杰;史书林;唐仲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5/54 分类号: C12N15/54;C12N9/10;C12N15/82;A01H5/00;A01H6/46
代理公司: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代理人: 傅婷婷;徐冬涛
地址: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水稻 氰酸 编码 基因 osrhod1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水稻硫氰酸酶编码基因OsRHOD1;1及其应用。一种硫氰酸酶编码基因OsRHOD1;1,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基因可在提高水稻五价砷的还原效率,增强对五价砷的解毒能力,和/或显著降低植株地上部与根系砷的积累中应用。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水稻中的硫氰酸酶编码基因的生物功能,该基因超表达后,提高了水稻对As(V)的还原效率,同时水稻地上部与地下部的As(V)含量降低。超表达该基因显著降低水稻籽粒对As的积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涉及水稻硫氰酸酶编码基因OsRHOD1;1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耕地土壤砷(As)污染也日趋严重。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全球一半左右的人口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由于水稻对砷的富集,人们会通过日常饮食而受到砷的威胁(Meharg et al.,2009;Zhao et al.,2010)。因此解析水稻对As的吸收解毒机制以及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开发降低水稻籽粒对As的积累的方法十分重要。在土壤中,砷在好氧条件与淹水条件分别以五价砷As(V)和三价砷As(III)的形态存在(Zhao et al., 2010)。As(III)主要通过水通道蛋白被水稻吸收(Ma et al.,2008),在植物体内,As(III)可以被植物螯合肽(PCs)螯合并被转运到液泡中(Ha et al.,1999;Raab et al.,2005;Liu et al.,2010)或者直接被排出体外进行解毒。而As(V)主要通过磷酸盐转运蛋白被水稻吸收(Abedin et al.,2002;Wu et al.,2011;Kamiya et al.,2013)。吸收到植物体内的As(V)会被还原成As(III)进而被螯合或者排出体外进行解毒。在许多植物中发现砷主要以As(III)的形态存在,因此水稻体内As(V)向As(III) 的还原过程十分重要(Xu et al.,2007;Liu et al.,2010;Zhao et al.,2010)。

目前在水稻中参与植物体内As(V)还原的还原酶基因很少被报道。OsRHOD1;1基因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分别为NP_001045596,这个基因与拟南芥中的砷还原酶基因AtHAC1的同源性为84%。本发明OsRHOD1;1基因在Genbank中被注释为硫氰酸酶(Rhodanese)。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水稻硫氰酸酶编码基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该基因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硫氰酸酶编码基因OsRHOD1;1,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所述的硫氰酸酶编码基因的超表达载体,含有所述的硫氰酸酶编码基因。

所述的超表达载体,优选以pTCK303载体为出发载体,将所述的硫氰酸酶编码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插入Spe I及BamH I酶切位点间所得。

所述的硫氰酸酶编码基因在提高水稻五价As的还原效率,增强对五价As的解毒能力,和 /或显著降低水稻地上部与根系砷的积累中的应用。

所述的应用优选将所述的硫氰酸酶编码基因构建超表达载体,并导入水稻得到超表达该基因的水稻,从而提高水稻五价As的还原效率,增强对五价As的解毒能力,和/或显著降低植株地上部与根系砷的积累中的应用。

所述的硫氰酸酶编码基因在降低旱作条件下水稻籽粒砷含量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超表达载体在提高水稻五价As的还原效率,增强对五价As的解毒能力,和 /或显著降低水稻地上部与根系砷的积累中的应用。

所述的应用,将所述超表达载体导入水稻得到超表达该硫氰酸酶编码基因的水稻,在提高水稻五价As的还原效率,增强对五价As的解毒能力,和/或显著降低植株地上部与根系砷的积累中的应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71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