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结构化机器人视觉检测机械零件的同步识别与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7035.1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5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何自芬;张印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3/40;G06N3/04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谢乔良;张玉 |
地址: | 6505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零件 非结构化 卷积神经网络 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视觉 视频序列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 读取 图像尺寸缩小 视觉传感器 帧视频图像 计算效率 模型参数 模型训练 拾取零件 输出图像 输入图像 图像输入 图像数据 制造条件 插值法 大动态 最近邻 检测 手臂 预测 应用 保证 学习 | ||
1.非结构化机器人视觉检测机械零件的同步识别与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识别与定位步骤,具体包括:
A、图像采集:读取一个安装于工业机器人手臂的视觉传感器获得的包含T帧视频图像的视频序列,将视频序列中的第I帧的图像数据表示为
B、图像预处理:应用最近邻插值法将A步骤中的第I帧的图像尺寸缩小;
C、识别与定位:将B步骤预处理的图像输入机械零件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根据机械零件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所学习的模型参数M,输出图像I(x,y)每帧对应的估计预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非结构化机器人视觉检测机械零件的同步识别与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步骤中应用最近邻插值法将A步骤中的第I帧的图像尺寸缩小1 ≤ x ≤256和1 ≤ y ≤ 3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非结构化机器人视觉检测机械零件的同步识别与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步骤中机械零件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架构依次包括卷积层1、卷积层2、卷积层3、卷积层4、卷积层5、卷积层6、卷积层7、全连接层1、 全连接层2、全连接层3、去卷积层1、去卷积层2、去卷积层3,所述各卷积层和各全连接层结构的构建源于VGG-16的模型架构,所述各去卷积层通过内插粗糙输出来获得密集预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非结构化机器人视觉检测机械零件的同步识别与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步骤中卷积层1、卷积层2、卷积层3、卷积层4的滤波器组的维数分别为:3×3×3×64、3×3×64×64、3×3×64×128、3×3×128×128,所述卷积层5、卷积层6、卷积层7的滤波器组的维数分别为:3×3×128×256、3×3×256×256、3×3×256×256,所述去全连接层1、全连接层2、全连接层3的滤波器组的维数分别为:7×7×256×1024、1×1×1024×1024、1×1×1024×6,所述各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都配备了称为整型线性单元ReLU(·) =max(0, ·)的非线性激活函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非结构化机器人视觉检测机械零件的同步识别与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步骤中去卷积层1、去卷积层2、去卷积层3的滤波器组的维度均固定为4×4×6×6,所述各去卷积层通过内插粗糙输出来获得密集预测是在各去卷积层中的每一个都利用双线性插值来执行2×上采样。
6.根据权利要求3、4或5所述非结构化机器人视觉检测机械零件的同步识别与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步骤中模型训练是通过向机械零件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输入机械零件数据集中图像数据的每帧图像,使用输入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703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