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振锤风激励振动模拟试验平台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086829.6 | 申请日: | 2018-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8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 发明(设计)人: | 梅简;王炯耿;姜文东;张杰;孙庆峰;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 地址: | 3100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摆动端 摆动 防振锤 输电导线 伺服电机 铸铁平台 端线夹 固定板 底板 模拟试验平台 激励振动 性能测试 对心曲柄滑块机构 并沟线夹 激振频率 紧固连接 固定端 模拟风 输出轴 紧固 可用 消振 转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振锤风激励振动模拟试验平台。本发明包括铸铁平台,所述铸铁平台的一侧设有用于带动输电导线一侧和防振锤摆动的摆动端,另一侧设有用于固定输电导线另一侧的固定端;所述的摆动端包括位于铸铁平台上的摆动端底板、安装在摆动端底板上的伺服电机、用于紧固连接输电导线一侧的摆动端并沟线夹组件和摆动端线夹固定板,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摆动端线夹固定板之间设有对心曲柄滑块机构,通过伺服电机的转动实现摆动端线夹固定板的摆动。本发明结构紧凑,可实现多种激振频率和振幅的模拟风激励作用,使用方便;适用性强,可用于防振锤的消振性能测试和紧固性能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架空输电线路用防护金具,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振锤风激励振动模拟试验平台。
背景技术
防振锤是架空输电线路中使用广泛的关键防护金具之一,一般安装在导、地线线夹的附近,用以减轻由自然风引起的导、地线长时间和周期性的振动,从而减缓导、地线的疲劳损伤,避免导线断股、断线的现象频繁发生。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振效果,选择、安装防振锤时要考虑到防振锤自身的振动特性与导、地线的匹配,以及防振锤的数目和安装位置等因素。
此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受防振锤自身结构性能和导线蠕变、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防振锤在架空输电线路上经常出现滑移现象。相较于防振锤丢失、翻转、损坏等缺陷,防振锤滑移是线路防振锤缺陷的主要因素。防振锤在滑移出设计规定的安装位置后,不仅其防振作用会减弱甚至失效,而且会在滑移过程中擦伤、擦断架空线,给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防振锤产品的消振性能和滑移特性对架空输电线路上所安装防振锤的实际防振效果影响很大。而通过对防振锤产品的消振性能和滑移特性的试验研究,可以为实际工程提供有效的防振方案。由于风激励振动的复杂性,室内模拟实验是防振锤消振性能和滑移特性的重要研究手段。
然而,目前国内关于通过防振锤风激励振动模拟试验对防振锤的消振性能和滑移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的案例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防振锤风激励振动模拟试验平台,为防振锤的消振性能和滑移特性研究提供方便。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防振锤风激励振动模拟试验平台,包括铸铁平台,所述铸铁平台的一侧设有用于带动输电导线一侧和防振锤摆动的摆动端,另一侧设有用于固定输电导线另一侧的固定端;
所述的摆动端包括位于铸铁平台上的摆动端底板、安装在摆动端底板上的伺服电机、用于紧固连接输电导线一侧的摆动端并沟线夹组件和摆动端线夹固定板,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摆动端线夹固定板之间设有对心曲柄滑块机构,通过伺服电机的转动实现摆动端线夹固定板的摆动;
所述的固定端包括位于铸铁平台上的固定端底板、安装在固定端底板上且用于紧固连接输电导线另一侧的固定端并沟线夹组件、固定端线夹固定板和用于测量输电导线预紧力大小的测力传感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所述的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包括旋转盘、连杆滑动座、连杆、带座方形轴承、法兰滑块轴、摆动端滑轨板和直线滑轨组件;
所述的旋转盘连接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旋转盘的圆盘侧开有铣槽和多组按设定距离对称分布的螺纹孔,在圆盘侧通过铣槽和一组螺纹孔与连杆滑动座一侧形成螺栓连接,连杆的两侧通过带座方形轴承分别与连杆滑动座和法兰滑块轴相连,法兰滑块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摆动端滑轨板上,摆动端滑轨板与直线滑轨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的摆动端底板上装有一支撑厚立板,该支撑厚立板一侧的上部形成一导轨槽,该导轨槽用于安装所述的直线滑轨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所述的摆动端底板上装有电机安装板,所述的伺服电机安装在电机安装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所述的电机安装板、支撑厚立板和摆动端线夹固定板通过加强筋板固定在摆动端底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68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