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固态挤压铸造轴套零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6612.5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69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肖寒;李乃拥;熊迟;段志科;卢德宏;周荣锋;蒋业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7/00 | 分类号: | B22D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挤压铸造 轴套零件 半固态 感应加热炉 底注式 多向 制备 加热 模具 机械性能 挤压 半固态成形 多道次冷轧 多道次热轧 侧向压力 控制方便 成形件 挤压件 再结晶 凹模 保压 成形 放入 三向 受力 轴套 铸锭 保温 机械化 切割 冷却 取出 施加 | ||
1.一种半固态挤压铸造轴套零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是:将长方形铸锭首先用感应加热炉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以上50-100℃,然后进行多向多道次热轧,冷却至室温后进行多向多道次冷轧,切割后将其放入感应加热炉内加热至Tm以上10-20℃并保温10-15分钟,然后送至模具内进行半固态底注式挤压铸造,挤压结束后再控制左右凹模对轴套施加侧向压力并保压,最后卸除模具,取出轴套零件,并进行下一个零件的成形;
多向多道次热轧过程中:轧制速度为2-4m/min,轧制道次为2-4次,累积变形量为12-18%;
多向多道次冷轧过程中:轧制速度为0.5-1m/min,轧制道次为2-6次,累积变形量为20-60%;
所述Tm为固相线和液相线温度的平均值;所述多道次冷轧和热轧的具体过程为:首先沿着正向轧制第一道次,然后将坯料沿着长度方向旋转90°并逆向轧制第二道次,然后再旋转90°正向轧制,如此反复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半固态挤压铸造轴套零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侧向压力为5-10 MPa,侧向压力保压时间为5-20s。
3.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半固态挤压铸造轴套零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模(1)、左凹模(2)、左液压控制系统(3)、下模(5)、送料杆(6)、右凹模(7)、右液压控制系统(8);上模(1)与液压机顶端相连,液压机控制上模(1)上下移动;上模(1)的压头直径对应轴套零件(4)中间孔内径,压头长度对应轴套零件(4)高度;左凹模(2)与左液压控制系统(3)连接,右凹模(7)与右液压控制系统(8)连接,下模(5)中间有一个型腔,型腔直径对应轴套零件(4)法兰直径,送料杆(6)的底端与液压机相连,液压机控制送料杆(6)上下移动,送料杆(6)直径对应下模(5)的型腔内径,送料杆(6)和下模(5)间隙配合;上模(1)、左凹模(2)、右凹模(7)合模后形成的型腔与下模(5)型腔在一条直线上,上模(1)、左凹模(2)、右凹模(7)合模后形成的型腔与轴套零件形状(4)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半固态挤压铸造轴套零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模(1)通过T型板固定在液压机顶端位置,下模(5)通过T型板固定在液压机底端工作台面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半固态挤压铸造轴套零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模(1)、左凹模(2)、下模(5)、送料杆(6)和右凹模(7)的外面设有陶瓷加热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半固态挤压铸造轴套零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模(1)、左凹模(2)、下模(5)、送料杆(6)和右凹模(7)模具材料选用H13模具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半固态挤压铸造轴套零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左凹模(2)和右凹模(7)下面设有固定滑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661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压铸件内孔壁产生缩孔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半固态金属压铸成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