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培育不结球白菜小孢子植株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5112.X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94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李英;梁超凡;侯喜林;张娅;刘同坤;张昌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杜静;徐冬涛 |
地址: | 210043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街道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培育 不结球 白菜 孢子 植株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培育不结球白菜小孢子植株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花蕾的选取:选取花瓣与花药数量比为1:1的花蕾;(2)培育小孢子胚胎:将步骤(1)采集的花蕾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0‑15分钟,灭菌水清洗,NLN‑13培养基润洗;将润洗后的花蕾充分研磨,过滤,离心,含有10‑30mg/L硼物质的NLN‑13培养基稀释,分装到培养皿中加入活性炭,热激处理,24‑26℃暗培养14‑16天,形成胚状体;(3)成熟胚萌发成植株:将胚状体进行振荡培养,将其中转绿的成熟胚转移到固体MS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育38‑42d后即可直接进行炼苗移栽。本发明所述方法在能够保证出胚率的情况下,简化操作步骤,大大减少了操作时间,提高了植株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培育不结球白菜小孢子植株的方法。
技术背景
小白菜主要是异花授粉植物,在传统育种工作中,需要得到纯化亲本只能通过常规自交,由于自交衰退,纯合亲本的选育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并且用时长,耗费人力以及财力,育种效率很低。小孢子培养技术是利用细胞全能性,将单个细胞培养成纯合植株的过程,能够有效的缩短育种年限,很短的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纯合植株,大大的提高了育种效率。lichter1982年首次在甘蓝型油菜上发现,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可以获得胚状体,从此芸薹属蔬菜小孢子培养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目前在芸薹属青花菜、大白菜、甘蓝、不结球白菜等品种上都取得了成功。在我国,这项技术相对起步比较迟,主要是在借鉴国外的知识上,迅猛发展起来的,1993年曹鸣庆首次成功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培育出了胚状体,后来这项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在芸薹属的许多品种中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且在芸薹属的青花菜、芥蓝、花椰菜中获得了小孢子再生植株。但目前该技术较为繁琐,出胚率低,且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针对目前该技术的繁琐,出胚率低以及污染等问题进行改进,从而提供了一种高效简易的培育不结球白菜小孢子植株的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培育不结球白菜小孢子植株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花蕾的选取:选取花瓣与花药长度比为1:0.5~2的花蕾;
(2)培育小孢子胚胎:将步骤(1)采集的花蕾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0-15分钟,灭菌水清洗,NLN-13培养基润洗;将润洗后的花蕾充分研磨,过滤,离心,黄绿色沉淀用NLN-13培养基稀释,分装到培养皿中热激处理,24-26℃暗培养14-16天,形成胚状体;
(3)成熟胚萌发成植株:将胚状体进行振荡培养,将其中转绿的成熟胚转移到固体MS培养基中培育38-42d,直接进行炼苗移栽。
本发明步骤(1)中选取花瓣与花药长度比为1:0.5~2的花蕾,优选长度比为1:1的花蕾,上述选取花瓣与花药比值接近1:1这一时期的花蕾,处在单核期和单核靠边期的细胞最多,选用该时期的花蕾,出胚率高。优选的取材时间为早晨9点到11点进行样品的采集,此时外界环境温度低,植物水分含量高,花粉活力强,将选取的花蕾,添加蒸馏水放入4℃冰箱中,尽可能保持花粉活性。
本发明步骤(2)选用次氯酸钠溶液为消毒液,所述次氯酸钠溶液质量浓度为1%,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所得:倒取5.6%次氯酸钠溶液2mL,用蒸馏水定容到11.2mL。用1%的次氯酸钠溶液替换了传统上使用酒精和升汞进行消毒的过程,方法简单且降低了污染几率,此外还减少了环境污染。
本发明步骤(2)选用NLN-13培养基代替B5培养基进行润洗和研磨,减少了培养基的配制过程,并且用传统的培养液,替代了研磨液。
本发明步骤(2)充分研磨可选用磨样机,例如型号为:德国LKA控制型试管分散机S025,过滤可选用细胞过滤器,细胞过滤器的的直径优选为22-26mm、孔径为38-42μm,更优选为直径24mm,孔径为40μm。
本发明步骤(2)中黄绿色沉淀优选稀释至细胞数为105个每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51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