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自燃发火监测束管维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4517.1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42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赵彤宇;刘杰;阮振伟;赵燃;吕文梁;龚俊;张宁;李玉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符亚飞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自燃 发火 监测 维护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自燃发火监测束管维护方法,包括束管维护初始阶段和/或束管循环维护阶段,在束管维护初始阶段中,第M/V天末剪断第1至第N‑1根束管,之后每经过M/V天就少剪断一根,直到第(N‑1)*M/V天末剪断第1根束管,在最后一次剪断束管时,能够保证各束管监测点之间的距离就是要求的数值。束管循环维护阶段的任意一个循环周期,每经过M/V天末就按照相应的顺序剪断一根束管,通过这种循环方式保证束管监测点的距离为要求数值。所以,束管维护初始阶段和/或束管循环维护阶段能够最终保证采煤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各束管监测点按照监测需要按照一定的间距合理分布在“自燃带”附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自燃发火监测束管维护方法。
背景技术
煤矿现场多年的防灭火经验表明,煤炭自燃一旦形成火灾,灭火工作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灭火效果不佳,因此煤炭自燃火灾的防治工作重在预防。为了做好煤炭的预防工作,必须对煤炭自燃发火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报。煤炭自燃火灾的发生过程一般可分为缓慢氧化阶段、加速氧化阶段和激烈氧化阶段等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对应着不同的气体产物种类和浓度。使用束管监测系统检测煤矿井下的气体成分,根据气体成分的存在及其浓度变化特征来识别煤自燃的发生及其发展程度,是目前煤炭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煤矿采空区的自燃发火约占煤矿自燃发火总数的60%以上,是自燃发火防治的重点。采空区空间根据自燃发火情况一般可划分为“三带”,即“不自燃带”、“自燃带”和“窒息带”,“不自燃带”和“窒息带”一般不会发生自燃发火,“自燃带”是自燃发火监测的重点。为了监测自燃发火状态,通常情况下根据需要在沿回风巷上隅角位置铺设若干束管,如图1所示。“三带”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而动态变化,各束管监测点也随采煤工作面的推进而逐渐进入“窒息带”失去监测意义。采煤工作面后方的采空区人员无法进入,为了确保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各束管监测点按照监测需要按照一定的间距合理分布在“自燃带”附近,最大限度的发火束管监测效用准确判定束管火情,必须在上隅角位置对束管通过剪断方式不断维护并对束管监测点进行定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矿自燃发火监测束管维护方法,用于对束管以剪断方式不断维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案包括一种煤矿自燃发火监测束管维护方法,包括束管维护初始阶段和/或束管循环维护阶段,
所述束管维护初始阶段具体为:束管铺设完成且采煤工作面开始推进设定为第0天,那么,第M/V天末剪断第1至第N-1根束管,在第2*M/V天末剪断第1至第N-2根束管,……,第i*M/V天末剪断第1至第N-i根束管,……,第(N-1)*M/V天末剪断第1根束管,第(N-1)*M/V天至第N*M/V天不剪断束管,该束管维护初始阶段结束;
所述束管循环维护阶段具体为:循环维护周期为(N+1)*M/V,对于任意一个循环维护周期,该循环维护周期开始后的第M/V天末剪断第N根束管,第2*M/V天末剪断第N-1根束管,……,第i*M/V天末剪断第N-i+1根束管,……,第(N-1)*M/V天末剪断第2根束管,第N*M/V天末剪断第1根束管,第N*M/V天至第(N+1)*M/V天不剪断束管,该循环维护周期结束;
其中,N为束管个数,M为要求的束管监测点之间的距离,V为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推进速度。
所述煤矿自燃发火监测束管维护方法包括束管维护初始阶段和束管循环维护阶段,束管维护初始阶段结束后紧接着束管循环维护阶段开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45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