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光亮、超强珠光的塑料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3622.3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27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石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矢创包装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27/32;B32B27/20;B32B7/12;B32B3/08;B32B1/02;C08L23/02;C08L8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区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瓶 内层 高光亮 聚烯烃 珠光 粘合剂 中层 珠光色 超强 制备 成型 金属色效果 聚烯烃塑料 发光效果 防磨损剂 有机颜料 成核剂 回收料 抗冲击 水口料 中间层 重量份 放入 刮伤 反射 瓶子 金属 回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光亮、超强珠光的塑料瓶及其制备方法,该塑料瓶包括外层、中层和内层。按重量份计,外层5‑30份,中层5‑30份,内层40‑90份。外层包括50‑99份聚烯烃、0‑50份粘合剂、1‑5份防磨损剂、0.05‑1份成核剂;中层包括50‑99份聚烯烃、0‑50份粘合剂、1‑10份珠光色母;内层包括50‑99份聚烯烃、1‑10份有机颜料、0‑40份口水回收料。本发明使用聚烯烃塑料为主要原料,成型后的塑料瓶具有高光亮、抗冲击和表面不宜刮伤等特点。可将各种颜色的珠光色母或金属色色母放入中间层,瓶子的表面会给出立体反射发光效果,珠光和金属色效果增强。成型时形成的水口料回收添加至内层,成本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光亮、超强珠光的塑料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高光泽塑料瓶一般是使用的单层或多层的PET、PETG、EVOH、PP、PE等材料,所挤出成型生产的塑料瓶成本较高,而且一般只有有限的特性而难以满足目前市场上对高品质、环保、成本低等的要求。本专利提供一种使用聚烯烃为主要材料的三层挤出塑料瓶,可以同时具有多个特性以满足目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对高品质塑料平的需求。
CN102002217A公开了一种PET高光瓶,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光亮、超强珠光的塑料瓶,以解决目前市场上的高光亮瓶成本高,不宜回收而且表面容易被划伤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光亮、超强珠光的塑料瓶,该塑料瓶包括外层、中层和内层,按重量份计,外层5-30份,中层5-30份,内层40-90份;
按重量份计,外层包括50-99份聚烯烃、0-50份粘合剂、1-5份防磨损剂、0.05-1份成核剂;
按重量份计,中层包括50-99份聚烯烃、0-50份粘合剂、1-10份珠光色母;
按重量份计,内层包括50-99份聚烯烃、1-10份有机颜料、0-40份口水回收料。
上述外层、中层和内层中各种组成的质量只代表重量比,不是绝对加入量,绝对加入量为外层5-30份,中层5-30份,内层40-90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粘合剂为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如埃克森美孚化工的EXACT。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磨损剂为硅氧烷聚合物,如道康宁公司的MB-50-001。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成核剂为milliken公司的HPN-20E、millard800或者韩国PolyMirae的Clyrell RC5056。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高光亮、超强珠光的塑料瓶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三层机设备开启并预热2小时左右,使各个螺杆,模头,口模各个环节加热至200-220;
2)按比例配比将组成塑料瓶外层的粘合剂、防磨损剂、成核剂和聚烯烃混合充分,并加入到外层螺杆的加料斗中;
按比例配比将组成塑料瓶中层的聚烯烃、粘合剂和珠光色母混合充分,并加入到中层螺杆的加料斗中;
按比例配比将组成塑料瓶内层的聚烯烃、有机颜料和口水回收料混合均匀,并加入到外层螺杆的加料斗中。
3)开启外层螺杆,设定运转速率使外层螺杆挤出外层所需比例;然后开启中层螺杆,设定运转速率使中层螺杆挤出中层所需比例;然后开启内层螺杆,设定运转速率使内层螺杆挤出内层所需比例。
4)待口模处料胚的外观光滑均匀后,开始使用预先安装好的模具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矢创包装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矢创包装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36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