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控制式压力水流导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2814.2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14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周福君;王文明;官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7/20 | 分类号: | A01C7/20;A01G25/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控制 压力 水流 机构 | ||
电磁控制式压力水流导种机构属于农业机械;在导种管后端部上配装压力水管,在压力水管内固装芯座和带有中心通孔的弹簧座,铁质阀芯插配在芯座上,压力弹簧配装在铁质阀芯与弹簧座之间部位处,在压力水管前侧外部上安装电磁线圈,活塞安装在压力水管后侧管腔内,压力水管与水箱连通,在压力水管外部分别配置主、从动轴,主动齿轮和电马达固装在主动轴上,从动齿轮和曲柄固装在从动轴上,连杆将曲柄与活塞铰连接,光电传感器A、B分别配装在输种管上;本机构避免和消除了种子与导种管之间的无序碰撞,具有结构独特、新颖、合理、自动化程度高、作业质量好、使用可靠、增产效果显著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农业机械,主要涉及一种排种作业总成上的导种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现用的播种机在进行播种作业时,种子从排种器排出到施入种床土壤前的运动过程仅是依靠种子自身重量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在该过程中,种子与导种管内壁发生无法控制的无规则、无规律的碰撞,影响并导致种子入土时的位置不准确,株距合格率低,降低了播种作业质量,不仅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尤其易造成农作物减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电磁控制式压力水流导种机构,通过用压力水流掌控种子的输送过程,达到保证播种作业质量、提高株距合格率的目的。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电磁控制式压力水流导种机构包括排种器总成、输种管和导种管,所述输种管将排种器总成与导种管连通,在所述导种管后侧端部上相互连通的配装压力水管,在所述压力水管管腔内从前至后依次固装芯座和带有中心通孔的弹簧座,铁质阀芯呈密封配合的插配在芯座上,在压力水管管腔内、位于铁质阀芯与弹簧座之间部位处配装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的前、后端部分别与铁质芯阀芯和弹簧座呈挤压接触配合,在所述压力水管前侧外部上与铁质阀芯呈相互配合的安装电磁线圈,活塞可轴向移动的配置安装在所述压力水管后侧管腔内,在所述压力水管中间上侧外部上连通安装水箱,在所述压力水管后端外侧部位处可转动的配置主动轴和从动轴,主动齿轮和电马达固装在主动轴上,在从动轴上固装从动齿轮和曲柄,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杆的前、后端分别与活塞和曲柄铰连接,在所述输种管上从上至下依次配装光电传感器A和光电传感器B,所述光电传感器A与电马达连通,光电传感器B与电磁线圈连通。
本发明创造通过电磁控制与压力水流相配合的导种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靠种子自重的自由落体播种方式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对种子导种过程中的可控性和输种的一致性,使种子有序导种,具有结构独特、新颖、合理、自动化程度高、作业质量好、使用可靠、增产效果显著的特点。该机构在春季干旱缺水地区使用,促进了种子的发芽生长,改善了土壤的墒情,增加了土壤含水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电磁控制式压力水流导种机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件号说明:
1、导种管、2、光电传感器B、3、铁质阀芯、4、压力弹簧、5、电磁线圈、6、活塞、7、连杆、8、曲柄、9、从动齿轮、10、电马达、11、主动齿轮、12、从动轴、13、排种器总成、14、水箱、15、光电传感器A、16、输种管、17、压力水管、18、芯座、19、弹簧座、20、主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28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精准通用排种机
- 下一篇:一种农用气吸式排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