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定子固定式压电惯性驱动器及其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1813.6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34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程廷海;杨伟雄;卢晓晖;唐晚静;宁鹏;房彦旭;陈昭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06 | 分类号: | H02N2/06;H02N2/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1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子 固定 压电 惯性 驱动器 及其 驱动 方法 | ||
1.一种双定子固定式压电惯性驱动器及其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双定子固定式压电惯性驱动器及其驱动方法由斜拉式定子组件(1)、动子组件(2)、滑动凸台(3)、微位移调节装置(4)和底座(5)组成;其中,所述两个以压电叠堆为驱动源的斜拉式定子组件(1)并联固定在底座(5)上,所述动子组件(2)安装在滑动凸台(3)上,所述滑动凸台(3)安装在底座(5)上,所述微位移调节装置(4)安装在底座(5)上;所述斜拉式定子组件(1)包括方形垫片(1-1)、铰链固定螺栓(1-2)、基米螺钉(1-3)、矩形结构铰链(1-4)和压电叠堆(1-5);所述方形垫片(1-1)和基米螺钉(1-3)将压电叠堆(1-5)固定在矩形结构铰链(1-4)内;所述铰链固定螺栓(1-2)固定安装矩形结构铰链(1-4);所述矩形结构铰链(1-4)可采用5025铝合金、6061铝合金、7075铝合金、Ti-35A钛合金或Ti-13钛合金材料;所述矩形结构铰链(1-4)两侧设置有几何形柔性铰链(1-4-1);所述矩形结构铰链(1-4)后端部设置有铰链固定螺栓安装孔(1-4-2),通过铰链固定螺栓(1-2)与铰链安装螺纹孔(5-6)的螺纹连接将矩形结构铰链(1-4)直接固定在滑动凸台(3)上;所述矩形结构铰链(1-4)尾部设置有基米螺钉安装螺纹孔(1-4-3),基米螺钉(1-3)安装在基米螺钉安装螺纹孔(1-4-3)内;所述矩形结构铰链(1-4)设置有垫片限位槽(1-4-4);所述矩形结构铰链(1-4)两侧设置有刚性连接梁(1-4-5),所述同侧的几何形柔性铰链(1-4-1)通过刚性连接梁(1-4-5)进行连接;所述矩形结构铰链(1-4)顶部设置有半圆形驱动足(1-4-6);所述矩形结构铰链(1-4)前端部设置有斜拉式运动转换梁(1-4-7),所述斜拉式运动转换梁(1-4-7)由直梁(1-4-7-1)和斜梁(1-4-7-2)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定子固定式压电惯性驱动器及其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子组件(2)为双列交叉滚柱导轨;所述动子组件(2)包括固定导轨(2-1)、外围装置安装螺纹孔(2-2)、活动导轨(2-3)、限位螺栓(2-4)、导轨安装孔(2-5)、导轨固定螺栓(2-6)和滚柱保持架组件(2-7);所述外围装置安装螺纹孔(2-2)可与外围装置连接;所述滚柱保持架组件(2-7)分别与活动导轨(2-3)和固定导轨(2-1)接触;所述限位螺栓(2-4)安装在固定导轨(2-1)和活动导轨(2-3)两端;所述导轨安装孔(2-5)通过导轨固定螺栓(2-6)与导轨安装螺纹孔(3-1)螺纹连接将固定导轨(2-1)固定在滑动凸台(3)的导轨安装平面(3-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定子固定式压电惯性驱动器及其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凸台(3)包括导轨安装螺纹孔(3-1)、导轨安装平面(3-2)、微位移调节装置凹槽(3-3)、上限位螺钉(3-4)、支撑架(3-5)、上弹簧固定螺栓(3-6)和上滑动轨道(3-7);所述导轨安装螺纹孔(3-1)与导轨固定螺栓(2-6)螺纹连接;所述导轨安装平面(3-2)固定安装动子组件(2)在滑动凸台(3)上;所述微位移调节装置凹槽(3-3)与顶端解耦球头(4-2)接触;所述上限位螺钉(3-4)安装在上滑动轨道(3-7)的两端;所述支撑架(3-5)与滑动凸台安装平面(5-3)接触;所述上弹簧固定螺栓(3-6)配合下弹簧固定螺栓(5-1)安装弹簧(5-2);所述上滑动轨道(3-7)与球形滑动导轨(5-8)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定子固定式压电惯性驱动器及其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位移调节装置(4)包括手动调节螺杆(4-1)和解耦球头(4-2);所述手动调节螺杆(4-1)的外螺纹与微位移调节装置安装螺纹孔(5-12)的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配合;所述解耦球头(4-2)与微位移调节装置凹槽(3-3)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工业大学,未经长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181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并联驱动式压电粘滑直线马达及其驱动方法
- 下一篇:一种能量产生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