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体原位低碳沉水生态修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1150.8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9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肖银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溪县石草池茶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宽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9 | 代理人: | 廖秀玲 |
地址: | 3624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修复装置 水体原位 低碳 水生态系统 安装槽 底泥层 池体 固化 水体生态系统 水体生态修复 安装槽侧壁 生态多样性 悬浮物沉降 沉水植物 净化效果 能量循环 搅拌叶 搅拌针 内底壁 弹簧 插杆 底泥 滚轮 转盘 氧气 转动 挤压 溶解 悬浮 占据 移动 覆盖 | ||
1.水体原位低碳沉水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内底壁覆盖有固化底泥层(4),所述固化底泥层(4)的上侧铺设有沉水植物层(3),所述池体(1)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高分子材料格网(2),所述高分子材料格网(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盘(13),所述第一转盘(1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第二电磁铁(15)的一端,第二电磁铁(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导块(16),所述连接板(5)的上端面通过第二弹簧(12)连接有曝气器(17),所述曝气器(1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电磁铁(15)对应的第一电磁铁(9),所述第一电磁铁(9)的下端通过第一弹簧(8)连接有与第二电导块(16)对应的第一电导块(7),所述曝气器(17)的侧壁通过密封布(6)连接在连接板(5)的上端面,所述连接板(5)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支杆(14)的一端,所述支杆(14)的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1),所述固定杆(21)上转动套接有第二转盘(20),所述第二转盘(20)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8),所述搅拌叶(1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针(19),所述第二转盘(20)的内侧壁开设有与搅拌叶(18)对应的安装槽(26),所述固定杆(21)的侧壁开设有与安装槽(26)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三电磁铁(22)的一侧,第三电磁铁(22)的另一侧通过第三弹簧(23)连接第四电磁铁(24)的一侧,第四电磁铁(2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插杆(25)的一端,插杆(25)的另一端连接有滚轮(10),所述滚轮(10)与安装槽(26)的侧壁滚动连接,所述曝气器(17)均通过管道与外界的风机贯通连接,所述电机(11)、第一电磁铁(9)、第二电磁铁(15)和外部电源通过导线共同组成一条串联电路,所述第三电磁铁(22)、第四电磁铁(24)、第一电导块(7)、第二电导块(16)和外部电源通过导线共同组成一条串联电路,所述曝气器(17)、风机和外部电源通过导线共同组成一条串联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原位低碳沉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材料格网(2)为碳纤维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原位低碳沉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器(17)多于八个,且多个曝气器(17)之间呈矩阵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原位低碳沉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个第二转盘(20)上的所述搅拌叶(18)多于四个,且多个搅拌叶(18)之间呈等距环形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原位低碳沉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导块(7)和第二电导块(16)均呈半球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原位低碳沉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磁铁(22)和第四电磁铁(24)的磁极方向相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原位低碳沉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个第二转盘(20)上的多个所述安装槽(26)之间首尾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溪县石草池茶叶有限公司,未经安溪县石草池茶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115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