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波前分割单路输出板条激光器谐振腔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0576.1 | 申请日: | 2018-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3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葆;蔡玉娜;王宏超;张洪曼;邓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3/10 | 分类号: | H01S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反膜 激光二极管泵浦 反射镜 全反镜 激光器谐振腔 板条激光器 激光晶体 输出板 分界线 单路 光学设计技术 谐振腔反射镜 斜面结合 点光源 分割法 谐振腔 分割 相交 激光 输出 | ||
本发明公开了波前分割单路输出板条激光器谐振腔,属于激光和光学设计技术领域。该板条激光器谐振腔包括反射镜、激光晶体、全反镜、第一激光二极管泵浦模块和第二激光二极管泵浦模块。激光晶体设置在反射镜和全反镜之间,反射镜的外侧设有第一激光二极管泵浦模块,全反镜的外侧设有第二激光二极管泵浦模块。反射镜上镀有第二高反膜和第一高反膜,第二高反膜和第一高反膜相交于第一分界线,第二高反膜与第一分界线角度为本发明的板条激光器谐振腔反射镜利用垂直平面和斜面结合的方式,利用波前分割法,实现了点光源输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激光和光学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条激光器谐振腔。
背景技术
板条激光器解决了固体激光器自身的热畸变问题,但其性能并没有预期的好,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很多的文章及专利报导,对板条激光器的泵浦、冷却方式、聚光腔以及光学谐振腔等提出了一些具体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
常规的板条激光器平行平面谐振腔输出镜为全反镜,或者在其腔内加一个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反射镜,采用线光源输出方式。本发明的板条激光器谐振腔反射镜利用垂直平面和斜面结合的方式,利用波前分割法,实现了点光源输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板条激光器谐振腔目的利用全反镜对波前进行分割,实现可调谐的输出形式,使板条激光器拥有良好的转换效率和输出模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波前分割单路输出板条激光器谐振腔,该板条激光器谐振腔包括反射镜1、激光晶体2、全反镜3、第一激光二极管泵浦模块8和第二激光二极管泵浦模块9。
激光晶体2设置在反射镜1和全反镜3之间,反射镜1的外侧设有第一激光二极管泵浦模块8,全反镜3的外侧设有第二激光二极管泵浦模块9。
反射镜1上镀有第二高反膜5和第一高反膜4,第二高反膜5和第一高反膜4相交于第一分界线6,第二高反膜5与第一分界线6角度为第一分界线6和第二分界线7的垂直距离不影响激光的输出。第一激光二极管泵浦模块8和第二激光二极管泵浦模块9分别从两端位置端面泵浦激光晶体2。
第一分界线6设置在谐振腔中心线以上,将反射镜1面向腔内一侧水平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第一高反膜4和第二高反膜5,第二分界线7为激光晶体2靠近反射镜1一侧的上边线。
反射镜1的第二高反膜5和第一高反膜4镀有相同反射率,其中经过第一高反膜4、激光晶体2以及全反镜3的光束在腔内产生谐振;而经过第二高反膜5的光束被反射,作为输出。
第一激光二极管泵浦模块8从激光晶体2端面泵浦,经过反射镜1的第一高反膜4,而不经过第二高反膜5。
第二激光二极管泵浦模块9从激光晶体2的端面泵浦,经过全反镜3。
反射镜1的第一高反膜4及第二高反膜5的第一分界线6在中心线以上,保证有足够的光通过第一高反膜4发生谐振,同时有部分光经过第二高反膜5输出。
激光晶体2与全反射镜1的距离在满足热稳区条件下,尽量靠近反射镜1,使光斑尺寸较大。
激光晶体2与全反射镜1的距离不影响经过第二高反膜5平面的光束输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板条激光器谐振腔示意图。
图2为谐振腔内光斑半径随位置的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内容,详细介绍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05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百赫兹百纳秒大能量激光器
- 下一篇:一种激光器退偏补偿装置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