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草药配方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0540.3 | 申请日: | 2018-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4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马洪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洪星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2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600 安徽省亳州市涡***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衰弱 中草药配方 无毒副作用 中药组合物 当归 茯苓 补气养血 健脾养心 平肝潜阳 天然中药 有效治疗 制何首乌 滋阴降火 蒲公英 乌梅 巴戟天 柏子仁 刺五加 首乌藤 酸枣仁 治愈率 菟丝子 枇杷叶 枸骨叶 杜仲 远志 丹参 白芍 辨证 川芎 钩藤 瓜蒌 灵芝 配伍 生地 生姜 治疗 复发 制作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草药配方,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草药配方,由丹参、蒲公英、远志、茯苓、乌梅、钩藤、瓜蒌、生姜、枸骨叶、首乌藤、酸枣仁、灵芝、制何首乌、巴戟天、菟丝子、柏子仁、生地、川芎、枇杷叶、当归、杜仲、刺五加、白芍制作而成;本中药组合物采用天然中药为原料,以健脾养心、补气养血、平肝潜阳、滋阴降火为原则,进行辨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具有疗效确切,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能有效治疗神经衰弱且不易复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草药配方,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草药配方。
背景技术
神经衰弱是指大脑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从而产生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其主要特征是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劳,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头痛等,伴有各种躯体不适等症状。神经衰弱患者常感脑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常有头疼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无器质性病变存在,主要表现为精神特别容易兴奋又特别容易疲劳:兴奋时病人往往控制不住回忆和联想,一点刺激都难以忍受;疲劳时多数病人很快会感到脑力不够用,头昏脑胀,打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或不能持久集中,记忆力下降,甚至浑身疲乏体力不支。其次,病人总感到心情紧张,放松不下来,而且特别容易烦恼、激动或发脾气,有的人甚至出现轻度焦虑抑郁或疑病观念。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竞争压力,神经衰弱的患者呈上升趋势,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患神经衰弱的更多,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草药配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草药配方,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丹参20--30份、蒲公英15--20份、远志30--40份、茯苓20--30份、乌梅10--20份、钩藤10--20份、瓜蒌10--20份、生姜5--10份、枸骨叶5--10份、首乌藤6--12份、酸枣仁35--45份、灵芝6--12份、制何首乌10--15份、巴戟天10--15份、菟丝子20-30份、柏子仁35--45份、生地:20--30份、川芎20--30份、枇杷叶10--15份、当归20--30份、杜仲20--25份、刺五加20--25份、白芍10--20份。
作为优选方案,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草药配方,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丹参20--30份、蒲公英15--20份、远志30--40份、茯苓20--30份、乌梅10--20份、钩藤10--20份、瓜蒌10--20份、生姜5--10份、枸骨叶5--10份、首乌藤6--12份、酸枣仁35--45份、灵芝6--12份、制何首乌10--15份、巴戟天10--15份、菟丝子20-30份、柏子仁35--45份、生地:20--30份、川芎20--30份、枇杷叶10--15份、当归20--30份、杜仲20--25份、刺五加20--25份、白芍10--20份。
称取好上述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没过药面,浸泡40—6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10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腾前用武火煎煮,沸腾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5—8厘米,用武火进行煎煮,水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每天一剂,分三次服完,七天为一个疗程。
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之功效。
蒲公英:味苦 、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
远志:味苦、辛,性温;归心、肾、肺经;具有宁心安神,祛痰止咳,消肿止痛之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肺、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之功效。
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肺、脾、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止血,生津,安蛔之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洪星,未经马洪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05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