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统计特征与机器学习的输电线路鸟巢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79831.0 | 申请日: | 2018-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0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侯春萍;章衡光;杨阳;管岱;郎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统计 特征 机器 学习 输电 线路 鸟巢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统计特征与机器学习的输电线路鸟巢识别方法,包括:依据图像中的输电线路中是否有鸟巢存在进行分类,规定不含鸟巢的图像为正样本,含鸟巢的图像为负样本;将训练集的图像从RGB颜色空间转换为HSV颜色空间;在HSV颜色空间进行分解,得到输电线图像的H、S、V三个通道颜色分量,在H、S、V三个通道上分别提取其统计特征,统计一阶矩到六阶矩,将这些特征组成一个n×18维的数据集,其中n表示样本个数;训练分类器;利用训练好的分类器对待识别输电线图像进行识别,判断是否存在鸟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技术和计算机视觉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统计特征与机器学习的输电线路 鸟巢识别方法的方法。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是电力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输送、分配和交换电能。同 时,它还有更重要的一个作用是将几个独立的电网连接起来,形成互联电网或同一电网,从 而提高了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可取性。它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用电问题,大范围的断电将给社 会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输电线路的安全性是电力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
输电线路大多运行在荒郊野岭,周边环境十分复杂,经常会收到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对 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鸟类的繁衍数量逐渐增多,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对输 电线路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同时,由于鸟类的迁徙,也给输电线路鸟害治理范围的确定带来 了较大难度。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2015年鸟害引起跳闸119次,占7.4%。鸟类引起的线路 故障仅次于雷电灾害、覆冰舞动和外力破坏,列线路故障总数的第四位。
为了防止鸟类对输电线路的危害,目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安放防鸟害装置。防鸟害装置可分为驱鸟技术和留鸟技术。驱鸟技术是采用固定 装置或应用对于鸟类来说危险的信号,使得鸟类不能在电力设备上栖息,达到驱赶鸟的目的, 主要包括防鸟刺、惊鸟牌、防鸟封堵箱、风动驱鸟器、电子驱鸟器、超声波驱鸟器和基于超 级电容驱动的组合式驱鸟器等。留鸟技术是通过提高绝缘或应用遮挡装置,不影响鸟类正常 遮挡栖息,来保证电力设备安全运行,主要包括绝缘防鸟挡板、横担封堵板、大伞裙、防鸟 粪均压环、绝缘防护装置和复合绝缘子保护套等。
但是防鸟害装置本身也有许多问题,比如:防鸟刺会锈蚀和老化,可能降低驱鸟效果; 惊鸟牌在安装初期会起到惊吓鸟的作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鸟类就会适应,惊鸟牌也就发 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了;防鸟害设备的制作本身也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等等。
(2)人工实地勘察,发现鸟巢之后由工作人员进行排险。但是人工巡检效率低,观察 区域受限,工作量巨大且条件十分艰苦,易受季节气候影响。此外,鸟害故障具有顽固性, 鸟类一旦选择在某个铁塔上筑巢,在一段时间内即便是受到外界较大的干扰也不会轻易地离 开。往往工作人员刚刚把杆塔上的鸟巢清除掉,等工作人员离开鸟类又回来筑巢,而且搭建 的鸟巢比先前的还要紧密、结实。
近年来,随着自动控制、GPS导航、无线通信和计算机视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的使用已从军事领域拓展到民用领域,如地球物理探测、灾情监测、农作物监测。利用无人机航空拍摄能够高效完成电力巡查任务。利用无人机来替代人力进行输电线路巡检操作之后将 无人机采集来的图像传送至监测中心,完成对输电线路的巡视或实时监测。与传统的人工巡 检方法相比,无人机巡检的方法具有简单、准确、实时、经济等特点。
但是上述系统需要工作人员长期监视,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长时间的工作势必会导致 工作人员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并且工作效率下降;此外,如果对这些数据采用工作人员 主观判断的话,极易误判或漏判,难以准确发现输电设备的安全隐患,且大大增加了检修成 本,不能满足智能电网建设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输电线路鸟巢快速且准确的识别方 法。本发明在输电线路巡视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图像统计特征和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 (SVM)算法对图像分类,将正常的图像和有鸟巢的图像分开,更快的定位和发现问题,满足 智能电网建设的需要。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98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