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荧光轮器件的散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79565.1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2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吴政超;於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视美乐激光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21/16 | 分类号: | G03B2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 |
地址: | 214213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单元 荧光轮 热管 外部 热管传递 散热装置 密闭腔 风扇 鳍片 密闭腔体 内部循环 组装连接 体内部 散热 焊锡 卡槽 体内 风力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荧光轮器件的散热装置,包括:外部散热单元,位于所述荧光轮器件的密闭腔体外部并且对内部散热单元通过热管传递的热量进行散热;内部散热单元,位于所述荧光轮器件的密闭腔体内并且通过热管与所述外部散热单元进行连接,以将热量通过热管传递给所述外部散热单元;以及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产生风力以使得荧光轮器件的密闭腔体内部的空气进行内部循环,从而促使空气与内部散热单元进行加速接触;其中所述内部散热单元与所述热管的连接、所述内部散热单元的鳍片和热管的连接以及所述鳍片与卡槽的连接均是免焊锡组装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器件散热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荧光轮器件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投影机通常使用透镜组将激光器所发出的激光进行收集并整形成所需要的光斑形状,然后将该光斑投射到荧光转换装置上。荧光转换装置受激后产生红、绿、黄、蓝等各个颜色的光,并且将各个颜色的光经过透镜组聚焦到光机系统。荧光转换装置包括在特定基体上涂覆荧光粉,或者将荧光粉直接做成基体。
实际上,荧光轮密闭内部的器件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并且现有技术的光收集方案导致荧光转换装置所发出的光(未被收集透镜组覆盖的光)无法完全被收集或以较高的收集比率被收集。这部分光将在光源系统内部转换成热量,随着热量的累积从而使荧光轮密闭内部温度升高。
由于荧光轮密闭内部的温度比较高,所以需要在荧光轮密闭内部添加散热单元来进行散热。用于固定散热单元的普通焊接在焊接时需要涂布助焊剂,但是助焊剂被装入密闭空间内且受热时容易挥发,进而导致投影机内部镜片污染以及导致激光效率降低。因此,在密闭空间内使用焊锡技术就导致一系列问题,既无法降低内部空间温度又无法保持内部空间的清洁。
此外,由于投影机内部的部分光路及荧光激发部分的空间都要求完全密闭以达到防尘效果,且由于荧光激发时产生大量的热量,以至于密闭空间内的温度非常高。这种高温还会影响马达等运动部件的寿命,因此对荧光激发的密闭空间降热就显得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热管与散热单元的免焊锡技术来对荧光轮器件的洁净密闭腔体进行散热。这种情况下,本发明一方面能保证密闭空间内的温度,另一方面能最大限度的保持内部空间的清洁。因此,密闭空间内使用免焊锡技术就显得很有必要,既能降低内部空间温度又能保持内部空间的清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荧光轮器件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外部散热单元,位于所述荧光轮器件的密闭腔体外部并且通过热管与内部散热单元进行连接,对内部散热单元通过热管传递的热量进行散热;
内部散热单元,位于所述荧光轮器件的密闭腔体内并且通过热管与所述外部散热单元进行连接,以将热量通过热管传递给所述外部散热单元,其中基于过盈配合方式将所述内部散热单元与所述热管进行组合,并且通过扣点方式将所述内部散热单元固定在密闭腔体的内侧;
底板,所述底板设置多组用于固定所述内部散热单元的鳍片的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容纳并夹持鳍片;以及
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产生风力以使得荧光轮器件的密闭腔体内部的空气进行内部循环,从而促使空气与内部散热单元进行加速接触;
其中所述内部散热单元与所述热管的连接、所述内部散热单元的鳍片和热管的连接以及所述鳍片与卡槽的连接均是免焊锡组装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部散热单元通过焊锡组装方式与所述热管进行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用于将所述内部散热单元通过热管传递到所述外部散热单元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优选地,还包括外部水冷单元,所述外部水冷单元用于通过水循环方式对所述外部散热单元进行降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视美乐激光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视美乐激光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95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