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牵张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78944.9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3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马浩翔;尚晓玉;刘冬梅;吴婷;吴东旺;李静得;蔡佳雯;王亚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浩翔 |
主分类号: | H02G1/06 | 分类号: | H02G1/06;H02G1/08 |
代理公司: | 郑州华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44 | 代理人: | 经智勇 |
地址: | 450006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卡线器 夹持体 压杆 夹持面 牵张 线缆 方向顺序 铰接轴线 驱动机构 相对设置 连接件 铰接 拖拽 线器 转动 驱动 延伸 移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牵张机,包括至少两个用于在使用时沿线缆输送方向顺序布置的动力卡线器,动力卡线器包括卡线器本体和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体,各夹持体均具有用于带动相应线缆朝前移动的循环夹持面,动力卡线器还包括驱动至少一个夹持体的循环夹持面转动的驱动机构,卡线器本体上铰接有铰接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压杆,对应的夹持体设置于对应的压杆上,位置靠后的动力卡线器的压杆通过连接件与位置靠前的动力卡线器的卡线器本体相连。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线缆拖拽时使用工具较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配套工具领域中的组合牵张机。
背景技术
在线缆铺设环境中,对线缆的握持拽曳是常规的工作步骤,一般是通过卡线器对线缆固定,然后通过与卡线器相连的牵引装置来拖拽卡线器进而达到拖拽线缆的目的。
现有的卡线器如中国专利CN206595637U公开的“一种电缆布线卡线器”,该卡线器卡线器主体,卡线器主体上固定有下夹持体,卡线器还包括与下夹持体相对设置的上夹持体,上夹持体上铰接相连有下压杆,下压杆上铰接相连有联动杆,卡线器主体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轨,联动杆远离下压杆的一端和拉杆通过转轴与滑轨连接。使用时,牵引装置与拉杆相连,当牵引装置对拉杆向前施力时,下压杆带动上夹持体下压,上夹持体、下夹持体配合而夹紧线缆。经过联动杆、下压杆这个杠杆系作用后,上、下夹持体可以对线缆产生足够的摩擦力,来防止线缆抽逃。现有的这种卡线器与牵引装置配合而完成拽线的工具存在以下问题:1、需要卡线器和牵引装置两个独立的工具,设备数量较多,不易携带使用;2、牵引装置本身会产生一定的缠绕留存,这个缠绕留存的多少跟线缆的拉拽距离有关,线缆拉拽距离越长,牵引装置的缠绕留存就越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牵张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线缆拖拽时使用工具较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组合牵张机,包括至少两个用于在使用时沿线缆输送方向顺序布置的动力卡线器,动力卡线器包括卡线器本体和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体,各夹持体均具有用于带动相应线缆朝前移动的循环夹持面,动力卡线器还包括驱动至少一个夹持体的循环夹持面转动的驱动机构,卡线器本体上铰接有铰接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压杆,对应的夹持体设置于对应的压杆上,位置靠后的动力卡线器的压杆通过连接件与位置靠前的动力卡线器的卡线器本体相连。
压杆上铰接有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联动杆,卡线器本体前端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联动杆前端设置有与所导轨导向滑动配合的销轴。
其中一个夹持体相对卡线器本体位置固定,另外一个夹持体通过所述压杆与所述卡线器本体相连。
各夹持体均包括前后布置的前夹持轮和后夹持轮,前夹持轮和后夹持轮上缠绕有循环夹持带,所述循环夹持面由所述循环夹持带的外周面构成。
前、后夹持轮之间设置有位于对应循环夹持带内侧的用于与对应循环夹持带支撑配合以防止循环夹持带输送线缆过程中变形的支撑平板。
其中一个夹持体对应两个所述压杆,该夹持体的前夹持轮和后夹持轮分别安装于对应的压杆上。
两个所述压杆上连接有联动杆,前夹持轮和后夹持轮之间通过支撑平板相连,两个所述压杆和支撑平板、联动杆一起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卡线器本体前端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联动杆前端铰接有连接臂,连接臂上设有与所述导轨导向滑动配合的销轴。
所述循环传动带为循环传动链带。
前夹持轮和后夹持轮之间通过支撑平板相连,支撑平板朝向线缆的一侧上设置有多个沿前后方向分布的支撑所述循环传动带的支撑滚动体。
前夹持轮和后夹持轮之间通过支撑平板相连,循环传动带的内侧分布有多个用于与所述支撑平板支撑滚动配合的支撑滚动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浩翔,未经马浩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89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